近年來,公安部門接到的詐騙類警情呈明顯上升趨勢,各類新型詐騙手段層出不窮,受害者被騙金額也由幾千元到現在的動輒數萬元。
近日,九江市公安局潯陽區分局通過對近期各類詐騙案件特點進行梳理分析,通過本報向社會發布五類高發詐騙案件類型,希望借此提醒廣大群眾需特別加強自身防范意識,切勿造成大的財物損失。
網上招聘兼職刷“信譽”返傭金
【案例】 2014年11月13日下午,魯某麗在一社交QQ群上認識一網友,稱可以幫她介紹網上兼職業務。經多次溝通后,嫌疑人向魯某麗發送一個鏈接網站,稱只要購買手機充值卡,幫助店家提高信譽便可以返還相應的傭金。魯某麗當天便根據對方布置的任務要求做了540元交易4筆、2160元的交易1筆。之后,為盡快拿回本金和傭金,在對方的誘騙下,幾天后又做了3240元的交易3筆,后魯某麗覺得不對勁要求退款時,對方迅速將其拉入了QQ黑名單。
【評析】 騙子利用一些招聘網站或借助QQ、微博等平臺打出“兼職、輕松、高薪現付”等招牌字眼,要求受害人購買虛擬產品任務刷店鋪信譽,按任務中購買商品金額比例獲取傭金,以拿傭金須完成一定數量任務或讓受騙人小嘗甜頭后,再以任務“卡單”須重新拍單等為由,引誘受害人多次付款受騙。此類案件受害人多是30歲以下年輕人為主,其中大中院校學生居多,嫌疑人正是利用他們涉世不深,易相信別人等弱點實施詐騙。
淘寶購物交易異常騙取信息
【案例】 2014年11月21日中午,九江市民紀某接到一個自稱淘寶賣家的客服電話,稱其買的貨品因網站升級出不了回執單,要求紀某申請退款。隨后,該名“客服”通過QQ向紀某發送所謂的“支付寶異常訂單退款中心”網址鏈接,紀某按照網站要求填寫了淘寶網賬號、密碼,輸入了銀行卡賬戶及密碼,并將手機上收到的動態驗證碼告訴“客服”。之后,紀某感覺異常到銀行查詢交易信息,發現其本人的銀行卡已被掛失,并分兩次被提取近萬元。
【評析】 嫌疑人通過其他渠道掌握受害人在淘寶網上的交易信息,以交易異常或支付失敗為由,讓受害人辦理退款手續或者重新支付手續,并要求受害人登錄其提供的退款手續或者支付手續的虛假網頁平臺,引誘受害人輸入銀行卡信息及密碼、動態驗證碼,再以輸入驗證碼超時或其他緣由騙取受害人的動態驗證碼,將受害人銀行卡內的現金轉入嫌疑人的銀行賬戶內。 提醒大家不要輕易嘗試點擊賣家發送的網址鏈接或付款、退款鏈接,不要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銀行卡信息,特別是最具關鍵的“動態驗證碼”。
冒充親友“嫖娼被抓”須交罰款
【案例】 2014年11月19日上午9時許,張某接到一個號碼為“18279262347”的電話,電話接通時,對方喊了聲舅舅,讓受害人誤以為是其外甥。隨后,“外甥”稱其在上海嫖娼被抓須交罰款為由,騙取受害人向其提供的賬號內匯去現金6000元,后“外甥”又以嫖娼對象不滿14周歲為由要求再匯2萬元,但被受害人拒絕。次日,受害人與該號碼聯系發現已關機,經與家人確認才知道被騙。
【評析】 嫌疑人電話謊稱自己是某親戚或讓受害人誤以為是親戚,在獲取受害人的信任后編造因在外地嫖娼被公安機關被抓須交罰款事宜,博取受害人同情,并讓受害人幫其保密,從而騙取受害人向指定賬戶匯款。此類案件的受騙對象以中老年人居多,騙子正是利用了中老年人富于同情的心理和防范意識較弱的特點,實施詐騙且成功率較高,希望年輕人做好家中長輩的防范宣傳工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財產損失。冒充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稱“涉嫌犯罪”
【案例】 2014年11月2日中午,胡某枝在家中接到一個語音電話,稱其醫保卡在武漢涉嫌透支。胡某枝感到疑惑便按照語音提示按下“9”號鍵,對方稱其可能是在銀行辦理業務時身份信息被泄露,并積極幫助她向“武漢警方”報警。隨后,胡某枝接到“武漢警方”電話,要求其配合調查,并讓其將銀行存折內的錢款匯到北京指定的審核機構,受害人隨即到銀行匯去9640元,回家告訴女兒后,才發現被騙。
【評析】 該類案件為團伙作案,分工明確,他們會假借司法機關的權威,經過一連番恐嚇,步步誘騙,利用受害人急于澄清自己的心理,謊稱為了確保受害人財產安全,要求受害人將銀行卡上的錢通過銀行自動柜員機或網上銀行轉入他們提供的“安全賬戶”,并聲稱等案情事實清楚后,再將錢返還給受害人。
拾物平分 團伙作案錢物被騙
【案例】 2014年11月17日上午9時,劉某路過九江市某超市時,看到一男子身上掉下一捆上萬元的人民幣。這時,旁邊另兩名女子將錢撿起,并以平分錢物為由將受害人帶至和中廣場。隨后,掉錢那名男子追上來,要求受害人及另兩名女子自證沒有拾撿且平分再確認自己錢物,并提議受害人必須當面打電話給銀行確認,有無最新存款記錄。
看到受害人銀行卡內沒有錢到賬后,該名男子又以為證明她們三人不是同伙為由,要求受害人把裝有1000余元現金、2部手機及銀行卡等物的包和另兩名女子的挎包放在一起,并找借口帶著挎包和另兩名女子離開。隨后,受害人才發現被騙。經查詢,受害人包內的兩張銀行卡當日共被取走現金55300元。
【評析】 該類案件一般為團伙作案,有明確的分工,分別扮演“丟包”人員、“拾物平分”人員。騙子多選擇防范能力較弱、較容易上當受騙的在路上單獨行走的女士為作案對象,主動搭訕受害人,要求平分在路上撿到的錢物,再以花言巧語多種借口騙取受害人身上財物。此類詐騙手法也可謂日益翻新,從最初的“他掉、你拾、第三人上前要求平分”演變為“他掉、第三人拾、拉著你平分”,從原來的騙光受害人身上財物進一步發展到套取受害人銀行卡密碼取錢,從而給受害人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
此外,警方還披露了利用退稅退費之名、網銀升級、短信中獎、冒充上司、重金求子等常見騙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