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通過數字通信線路傳送到地面
古代人們曾幻想為了能觀察遙遠的目標,就編造出“千里眼”的神話。現代,隨著空間技術的發展,這種神話已經變為現實。遙感技術給人類裝上了“千里 眼”,幫助人們更廣泛、細致、迅速地認識自然界。我們看到過從地球資源衛星上拍攝的地球照片,這些照片是怎樣得來的呢?原來,地球資源衛星被發射到離地面 920千米的軌道上運行,衛星上面主要裝有一個多光譜掃描儀,利用紅外線從高空把地面各種資料,包括肉眼看不見的許多景象記錄下來,衛星再將這些大量的信 息,通過數字通信發送回地面站,經計算機處理,制作出地面圖像,記錄著地面各種特征情況。每張圖片可拍攝34000平方千米的范圍。地球資源衛星每18天 可以把整個地球掃描一次,因此可以使我們更全面、更及時地了解地面各種情況。目前已經把地球資源衛星應用于研究地質斷層、探礦、森林考察、預測農作物產 量、了解蟲災、水災和旱災的災情、調查河流和海洋污染情況、搜集人口流動、城市規劃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資料等。
再比如,用衛星預報天 氣。天氣現象是大氣、海洋和大氣圈內各種現象相互作用的結果,而這些活動的起因往往是和很多因素有關的。例如太陽的黑子活動、地磁暴、太陽輻射能的變化、 月球的運動、地球自轉速度的變化、地球自轉軸的擺動等等。精確的天氣預報,需要對全球范圍內大氣和海洋的活動現象進行連續不斷的監視,長期氣象預報的質量 決定于整個大氣和海洋狀況的資料完備與否。對于這樣大的探測范圍,地面氣象觀測站是做不到的。而氣象衛星就能克服這一不足,它能晝夜提供全球性的云圖照 片,它能對關鍵性的氣象參數,像風力、風向、氣壓、氣溫、濕度等進行精確探測,這些氣象參數需要數字通信線路傳送到地面。然后,地面上計算機根據氣象衛星 送來的數據,配合地面觀測臺就能作出近期或者遠期比較準確的天氣預報。
計算機學習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