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村“才”精彩
“咱們村里的大學生回來了!”自去年以來,遼寧省東港市的不少村民發現村里考出去的大學生竟然回村工作了。對于這件事,他們先是驚訝,后是驚喜。驚訝是因為“飛出去的鳳凰”又“飛回來了”,而驚喜則是看到了這些大學生給村里帶來的喜人變化。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作為黃海之濱的邊境城市,東港與我國眾多縣市一樣,曾一度面臨鄉村人才流失的困境,村干部老齡化嚴重。東港市委組織部部長車世剛認為,“要確保鄉村后繼有人,根本上還得靠本土人才,‘歸巢’大學生是這里土生土長的苗,對家鄉有著天然的感情,是激活鄉村的內生力量。”
如今在東港市,大學生回村工作已成為常態。2020年以來,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鄉村振興戰略部署,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鼓勵引導大學畢業生回本村任職,優化村干部隊伍結構,東港市聚焦人才“回流”,實施了鄉村人才振興“歸巢行動”。一年來,全市206個行政村已實現了每村一名高校畢業生回本村任職。為了讓這些大學生回得來、融得進、干得好,東港市堅持從感情上打動他們、政治上關心他們、事業上留住他們,建立了一支年輕化、學歷高、素質強的村干部預備隊。
引得來——
在這里實現創業夢想
“不同于選派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等,招聘大學生回村,這是東港市從未開展過的一項創新性工作,最開始打算用3年的時間實現全覆蓋,但能否實現,誰也沒底。”車世剛坦言,起初大家心里也打鼓,“鄉里鄉親愿意讓自己的孩子回來嗎?”
東港市委組織部決定從打好“鄉情”“鄉愁”這張感情牌入手。車世剛帶隊到鎮村開展走訪,聽意見、做摸底,組織部副部長王洪軍跑遍了全市每個鄉鎮,一邊給鎮村干部做深入的宣傳和動員工作,一邊到村民家了解大學生回鄉意愿,心里也漸漸有了把握。
“一天下午,王洪軍回來興沖沖地告訴大家,有80多個大學生愿意報名,這個事可行!”車世剛回憶起當初,心情十分激動:“感覺局面一下子打開了。”
2019年1月,小甸子鎮小甸子村國競文成為東港市第一個“歸巢”大學生。“說實話,剛開始我也很猶豫,有人說,讀了這么多書,為啥還回農村?”90后姑娘國競文沒有掩飾自己起初的糾結。碩士畢業后,國競文在沈陽市一家食品檢測機構上班,這兩年感受到了家鄉的變化和國家的好政策,堅定了自己回村的想法。
起初,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助理的國競文只是配合做好村務工作,漸漸地她開始利用所學的知識幫助村民解決草莓種植難題,并搞起了直播帶貨,村里的特色農產品“莓小姐”“藍姑娘”“米大伯”“栗大叔”等也成了“網紅”。
沃土肥春草。作為全國最大的草莓生產和出口基地,近幾年,東港市的草莓、藍莓等優勢產業發展勢頭迅猛,急需一批產業管理、科技創新和網絡電商人才,這讓國競文看到了創業機會。
“我是學食品加工的,懂得肥料成分、如何配肥,就想自己承包草莓大棚試一試。”萌生了創業念頭的國競文,把這個想法告訴了自己的男朋友,并動員他回村一起干。
“我對種草莓一竅不通,擔心種不好。”在城里工作的男朋友黨成柱起初有些擔憂,為此他特地回村考察了兩次,“感覺發展平臺不錯,村黨支部書記也很支持,就決定回來試試。”
說干就干,倆人賣掉了城里的婚房,承包了3個草莓大棚,一起研究如何施肥、科學種植。倆人起早貪黑,吃住在大棚。精心經營終有收獲,去年純收入超20萬元。
“這倆孩子真不熊!”聽著鄉里鄉親的夸贊,國競文父母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閨女剛回來時還覺得沒面子,現在老兩口也幫著打理大棚,用行動支持他們。
“歸巢”一年,國競文深有感觸:“之前在城里上班每天按部就班,比較機械,F在回來感覺發展空間大,有什么想法就自己實施。”充滿干勁和信心的她,表示爭取今年收入再翻一倍。
事業蒸蒸日上的同時,國競文也即將收獲愛情的果實。“我倆馬上要結婚了,大棚就是婚房,早上起來睜開眼就能看到草莓苗。”小兩口幸福地說,他們的心早就被這棵棵小苗抓住了。
國競文的事跡點燃了東港大學生“歸巢”的熱情。“作為一個研究生,她能回村而且發展得這么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也感召著更多大學生回到鄉村這片熱土。”車世剛介紹,經過全市18個鄉鎮街道的廣泛宣傳和周密部署,僅一年時間,233名大學生順利“歸巢”。目前,東港市首批“歸巢”上崗大學生中,有碩士研究生5人,留學生3人,“雙一流”大學畢業生13人,中共黨員47人,平均年齡28歲。
融得進——
在這里錘煉為農本色
穿著樸素、膚色黝黑,做起事來沉穩干練,龍王廟鎮南圍村“歸巢”大學生、黨支部書記張俊平全然沒有了大學生的青澀,一派地道鄉村干部的模樣,而這要歸功于這幾年他在村里的爬摸滾打。
2015年,畢業后在山西工作3年的張俊平,告別愛人獨自回到村里種植軟棗獼猴桃,走上了創業之路。在精心種植下,一年收入達到二三十萬元。
富起來的張俊平沒有忘記村民,他免費提供獼猴桃苗,帶領村民發展庭院經濟,還主動幫村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漸漸得到了老支書的認可,“他年輕腦子活、有能力,鄉村后繼有人了。”去年4月,張俊平成了村里的后備干部。
張俊平不負眾望,向上級爭取項目資金,并發揮自己土木工程的專業特長,把2500畝的耕地變成高標準農田,將全村7公里的鄉間小道硬化成水泥路,一件件大事小情讓村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成為村民口中“有威信、辦實事的好書記”。村民張洪珍回憶:“有一次村里突然起了山火,大伙兒很快被組織起來,幾分鐘就把火撲滅了,要不是之前他組織了演練,后果不堪設想。”
去年9月,張俊平報名“歸巢行動”。今年初,新一輪村級換屆選舉中,他順利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如今,已經扎下根來的他,正計劃把在山西的媳婦及岳父母接回村里來,“這里是我的家,也是他們的家。”
融得進基層是“歸巢”大學生留得下的重要前提。誠然,像張俊平這樣從基層干起來的“歸巢”大學生是少數,他們大部分是剛走出校門,還帶有初入社會的懵懂,需要幫助他們盡快轉變角色,盡早融入鄉村。
培訓成為了“歸巢”大學生入職的第一課。在正式上崗前,東港市組織部采取入學教育、集中授課、分組研討和現場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專項培訓,幫助他們增強服務三農意識、增進崗位理解、掌握農村工作的技巧和方法,使其任職后能盡快進入工作角色、順利開展工作。
從選聘任職到待遇保障,再到評選表彰,東港市形成了完備科學的“歸巢”大學生管理體系。對于考核優秀的,納入村級后備干部重點培養對象,截至目前,已有18名大學生進入村“兩委”班子,其中2人當選村黨總支書記。在鄉鎮黨委換屆選舉中,共有18人當選鎮級黨代表,2人當選市級黨代表。
干得好——
在這里回報父老鄉親
“俺們村有微信公眾號了!”最近一段時間,前陽鎮石橋崗村的村民們紛紛在朋友圈轉發。黨史學習、環境整治、“兩委”班子亮相……一條條內容豐富、圖文并茂的信息,成了村民們茶余飯后的話題。“都是身邊人、身邊事,看著既新鮮又親切。”村民們這樣說。
一個小小的微信公眾號成了村里的大新聞,而對于它的創建者——“歸巢”大學生徐暢來說,這不過是一件當下年輕人司空見慣的事。談起初衷,她笑著說:“就是希望無論是村民,還是在外打工的人,都能夠見證村里點點滴滴的變化,感受村風人情。”
“在黨史學習過程中,我走訪了村里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黨員,從他們身上真切感受到了黨性光芒,很受感動,也更加明白了自己回村的意義,我對自己的選擇感到很自豪。”徐暢滿懷激情。
如今在前陽鎮,像徐暢這樣的“歸巢”大學生已有14名,這些年輕的面孔個個充滿激情和干勁。“能為家鄉作貢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從老百姓肯定和感激的眼神中感受到了這份工作的意義。”“農村基層是我們發揮作用、施展才華、作出貢獻的廣闊天地。”……說起上崗后的收獲,他們深有感觸。
“上大學不是為了擺脫貧困的家鄉,而是要讓家鄉擺脫貧困。”畢業于四川農業大學的碩士研究生連文強,是榆樹村“歸巢”大學生,他的回村源自一份特殊的情懷。“以前家里困難,我考上大學時鄉親們湊了5000塊錢,這件事我一直銘記在心,我就是要用自己的所學回報家鄉,帶著鄉親們一塊兒致富。”
心中有夢想,人生有力量。如今,“歸巢”大學生在東港廣闊的農村舞臺上競相發揮才智,帶著父老鄉親從“蠻干”轉變為“巧干”。目前,有23人在本村發展草莓、軟棗、藍莓等特色產業,36人帶頭進行電商銷售,通過直播帶貨和電商平臺等為果農打開銷路,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鮮活力量。
全市累計投入資金1400余萬元,在小甸子鎮建成了東港市第一個村集體經濟發展示范產業園區,目前已輻射帶動其他4個鄉鎮建立園區聯動發展,實現人才發展與農業產業化同頻共振。
“他們的綜合素質、工作能力以及對農村的熟悉和熱愛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在前陽鎮黨委書記許孟德看來,隨著鄉村振興的推進,農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會吸引一大批優秀人才回到農村,“這批招14個人,但報名的有50多個人。我們希望‘歸巢’經驗能在更大范圍內推廣,吸引更多優秀大學生回得來、留得下,在這個平臺上有更好的發展。”
為了幫助更多“歸巢”大學生實現創業夢,帶動更多村民實現產業致富,東港市組織部門堅持“扶上馬送一程”,積極協調銀行金融機構,謀劃開展“歸巢貸”業務,設立“歸巢”夢想基金,為“歸巢”大學生回鄉創新創業提供真金白銀的支持,引導他們扎根農村、服務農村。
謀長遠之計,行固本之舉。對于大學生“歸巢行動”的深遠意義,車世剛有過這樣的比喻:“就好比栽苗一樣,經過精心培育,10年后漫山遍野都將是紅松林……”我們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發布時間:2021-08-23 作者:大學生新聞網來源:大學生新聞網 瀏覽:
- 河北大學生村官王冀川
- 王冀川,男,河北張家口人,1987年9月出生,2009年10月入黨,大學本科學歷,管理學學士學位,國家初級人力資源管理師。
- 07-10 關注:6
- 河南大學生村官朱長春
- 朱長春,1981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畢業于鄭州大學,現任封丘縣陳固鎮東仲宮村支部委員、新鄉佐今明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 07-10 關注:8
- 黑龍江大學生村官鄂麗君個人事跡
- 鄂麗君,女,黑龍江人,2012年7月畢業,是一個有著英語教育和行政管理雙學位的姑娘,是黑龍江省穆棱市2012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
- 07-10 關注:6
- 湖北大學生村官汪學東同志個人事跡簡介
- 汪學東、男、大冶靈鄉人、1984年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2012屆大學生村官,現任大冶市靈鄉鎮賀鋪村黨支部副書記
- 06-27 關注:17
- 湖南大學生村官李黎
- 李黎,男,漢族,中共黨員,1985年12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湖南省岳陽縣人,是湖南省首批大學生村官之一
- 06-05 關注:14
- 吉林大學生村官修占伍
- 修占伍,男,吉林前郭人,研究生學歷,農學碩士學位,是吉林省2013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先后擔任過延吉市小營鎮吉興村黨支部書記助理
- 06-05 關注:11
- 江蘇大學生村官朱虹
- 朱虹,女,江蘇無錫人,2006年1月畢業,是無錫市錫山區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先后擔任東港鎮團委副書記和東港鎮山聯村黨總支副書記。
- 06-05 關注:13
- 寧夏大學生村官張萬福
- 張萬福,男,漢族,1987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寧夏中衛市海原縣七營鎮張堡村人。于2012年被選聘為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大學生村官
- 06-05 關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