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創業養雞種甜瓜種養結合闖出致富路
5月25日,在青州市東夏鎮祝家村的彌香田園綜合體建設開發專業合作社內,張杰、李秋麗夫妻倆正根據客戶的訂單,將雞蛋和甜瓜裝箱,忙得不亦樂乎。夫妻倆利用智能化散養笨雞,發酵的雞糞供自家甜瓜大棚使用,通過“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的模式,帶動更多村民走出一條互利共贏齊致富、團結齊心奔小康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雞群白天在樹林里活動,晚上在自動控溫的雞舍里棲息
當日上午,記者來到青州市東夏鎮祝家村內的彌香田園綜合體建設開發專業合作社。剛進門,就聽到遠處傳來“咯咯”的雞叫聲。
在種植了白蠟、獼猴桃、無花果苗木的園子里,數千只黑色、黃色的散養雞,自由自在地在樹下跑來跑去,覓食藏在草中的小蟲子。35歲的“雞爸爸”張杰拿著野菜葉子一出現,雞群立刻圍聚上前爭搶。“我經常給它們添些菜葉子、小蟲子,這是它們的‘點心’,可喜歡吃了。”張杰養殖的五黑雞、貴妃雞、黑鳳雞等都是優良品種,只有吃得好住得好,才能產出品質好的雞蛋。
合作社采用智能化散養模式,利用物聯網技術信息化管理。走進與雞群“運動場”相鄰的雞舍,這里面自動控溫,氣味沒有想象中那么難聞。“雞舍內的溫度一般控制在20℃左右,溫度高了,水泵、水簾自動噴水降溫,5000余只母雞在這里可舒服了。”張杰一邊說一邊打開自動喂料按鈕,由磨碎的玉米粒、發酵辣椒粕等非轉基因飼料攪拌而成的喂料很快自動送入雞舍內的每個料盆,母雞們聽到機器轟鳴聲蜂擁而至,啄食著可口、營養的食物。
張杰說,自動飲水、自動喂料省去了人工喂養的繁瑣。這種智能化散養模式,還杜絕了老鼠、黃鼠狼的入侵,他們采用的發酵床技術降低了舍內氨氣味。白天母雞在樹林自由活動,夜晚在雞舍內棲息,生活非常安逸。
彌河岸邊種植三個瓜棚,發酵雞糞作肥料全程不用化肥
“雞媽媽”李秋麗和另外幾名工人,提著柳條筐撿回了一筐筐雞蛋。這些雞蛋比普通的雞蛋要小一些,有紅皮的、綠皮的。“這些母雞一天差不多能產蛋3000枚,有300斤,每天都供不應求,累也值得。”李秋麗說,他們散養的笨雞活動量大、產蛋率低,產的雞蛋蛋黃大、蛋清黏稠度高,口感勁道,蛋香濃郁,很受喜愛。他們不用到市場上銷售,都是老客戶提前一天預訂,他們第二天配貨。李秋麗一邊說一邊麻利地把一枚枚雞蛋裝箱,當日的訂單已經突破300斤。
“客戶多是青州市區的,我專門為老客戶建了微信群,已經超過1100人。老客戶購買也有優惠,買5斤贈1斤,買10斤贈2斤。”張杰說,雞蛋有兩個價,外觀干凈、好看的15元/斤,粘有雞屎、稍臟點的10元/斤。他們的雞蛋叫“張雅茹家小鮮蛋”,是用大女兒張雅茹的名字注冊的品牌,很受歡迎。
除了養雞,張杰家在村附近的彌河岸邊還種了三個甜瓜大棚,有15畝地。甜瓜全程不使用任何化肥,用雞舍內的發酵雞糞作肥料,用沼渣、非轉基因大豆當底肥。夫妻倆通過這種“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的模式種植出的綠寶石甜瓜、羊角蜜,同樣深受客戶喜歡。“小女兒喜歡吃甜瓜,我們就用小女兒的名字張熙茹注冊了‘熙茹鮮果園’品牌。”張杰說,他們種植的綠寶石甜瓜已經售完,現在只有羊角蜜,價格一直是5.9元/斤,每天同樣有很多訂單,“今天已經發了數十箱羊角蜜,都是老客戶預訂的”。
稀里糊涂走上創業路
張杰稱,自己純粹是稀里糊涂地開始養雞,他的夢想原本是做西餐廳老板。張杰16歲就外出打工,在坊子區一家個體企業開了4年挖掘機,從學徒做到師傅,每個月收入六千余元。隨著年齡增長,他覺得應該學一門更好的手藝,便通過朋友介紹,來到青島一家西餐廳學做西餐。經過兩年多的學習,他開始擔任餐廳的西餐廚師、調酒師、咖啡師。后來,由于父親堅持讓他回家,他只能放棄在青島的工作。
2007年,經人介紹,張杰認識了鄰村的李秋麗,當時李秋麗正在青島一家企業做車間日語翻譯。相識當年,他們結婚了。
“我當年開挖掘機那家企業的老板娘一直養雞,她得知我回到家鄉后,就推薦我創業養雞。”對方提供給張杰養雞技術,還借給他5萬元,加上妻子攢下的35萬元,創業資金有了。
2009年,張杰和妻子承包了六七畝閑置土地,建設普通籠養雞舍,建造高溫蔬菜大棚。當年,他們養了2700只雞,正趕上雞蛋行情好,賺了十多萬元,這讓他們很開心。后來,他們主打養殖并擴大規模,養了3萬只母雞,但是近幾年普通雞蛋行情不是很好,經常虧損,不過他們一直沒有放棄。
搞好事業不忘獻愛心
2017年,為了讓女兒吃上無公害雞蛋,張杰曾散養了幾只雞。他突然想到,何不大規模散養這種笨雞,同時用雞舍內的雞糞種植大棚甜瓜,這樣可以“種養結合、生態循環”。
說干就干,夫妻倆通過流轉土地超17畝,在村北開始用智能化散養模式養雞,并分別為雞蛋和甜瓜注冊了商標品牌。2018年,他們成立了青州市彌香田園綜合體建設開發專業合作社,效益不錯,今年的收入得超過20萬元。
現在種地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張杰、李秋麗表示,他們會繼續通過土地流轉增加笨雞養殖和甜瓜種植面積。明年6月開始擴大規模,建設有機肥生產車間,采用高科技、生態環保的模式,帶動更多村民走出一條互利共贏齊致富、團結齊心奔小康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張杰在搞好養殖事業的同時,還積極向社會奉獻愛心,每年都捐款捐物2萬元左右。他常年贊助義工團體,連續兩年被青州青城義工評為“愛心單位”,還被評為“山東省鄉村好青年”“濰坊市十大返鄉創業農民工獎”“濰坊市青年創新創業之星”“山東省五好家庭”等稱號。
青州市東夏鎮農業辦公室主任陳琦對張杰的創業精神給予肯定。他說,這種“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的模式非常好,經過十多年的技術、經驗、學習積累,建立笨雞散養基地,注冊商標。年輕人干農業不易,能夠堅持十多年更不容易。
發布時間:2021-09-16 作者:大學生新聞網來源:大學生新聞網 瀏覽:
- 河北大學生村官王冀川
- 王冀川,男,河北張家口人,1987年9月出生,2009年10月入黨,大學本科學歷,管理學學士學位,國家初級人力資源管理師。
- 07-10 關注:6
- 河南大學生村官朱長春
- 朱長春,1981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畢業于鄭州大學,現任封丘縣陳固鎮東仲宮村支部委員、新鄉佐今明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 07-10 關注:8
- 黑龍江大學生村官鄂麗君個人事跡
- 鄂麗君,女,黑龍江人,2012年7月畢業,是一個有著英語教育和行政管理雙學位的姑娘,是黑龍江省穆棱市2012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
- 07-10 關注:6
- 湖北大學生村官汪學東同志個人事跡簡介
- 汪學東、男、大冶靈鄉人、1984年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2012屆大學生村官,現任大冶市靈鄉鎮賀鋪村黨支部副書記
- 06-27 關注:17
- 湖南大學生村官李黎
- 李黎,男,漢族,中共黨員,1985年12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湖南省岳陽縣人,是湖南省首批大學生村官之一
- 06-05 關注:14
- 吉林大學生村官修占伍
- 修占伍,男,吉林前郭人,研究生學歷,農學碩士學位,是吉林省2013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先后擔任過延吉市小營鎮吉興村黨支部書記助理
- 06-05 關注:11
- 江蘇大學生村官朱虹
- 朱虹,女,江蘇無錫人,2006年1月畢業,是無錫市錫山區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先后擔任東港鎮團委副書記和東港鎮山聯村黨總支副書記。
- 06-05 關注:13
- 寧夏大學生村官張萬福
- 張萬福,男,漢族,1987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寧夏中衛市海原縣七營鎮張堡村人。于2012年被選聘為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大學生村官
- 06-05 關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