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特色產業與循環經濟踏尋鄉村振興發展之路
“每畝地可以幫助農民增收30-40元”“100多名員工多數是周邊農民”“廢物再利用,讓農村環境更易打掃、更美了”“廣場舞大賽極大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4月7日至8日,記者走進山東省陽信縣,通過走訪萬畝梨園、梨醋企業、肉牛養殖場等地,從一頭肉牛、一顆鴨梨,到一池清水、一粒燃料,再到一個舞臺、一個文化園,感受陽信的鄉村振興步伐和綠色發展模式。
一頭肉牛,刷亮鄉村經濟名片
據陽信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肖春祥介紹,陽信有四張靚麗名片,分別是中國第一“牛”縣、中國鴨梨之鄉、中國古典家具文化產業基地、中國新能源產業百強縣。牛,排在了四張名片的首位。
在陽信縣商店鎮華陽現代化養殖場,記者看到一群群肉牛在圍欄內咀嚼草料。與普通養殖場不同的是,這里還響著音樂。這些音樂都是養殖場專門為牛挑選和播放的。有媒體曾如此形容這里的牛:陽信縣的牛也和神戶牛一樣,每天“聽音樂、做按摩、睡軟床”。據養殖場負責人介紹,該養殖場占地93畝,年存欄肉牛1500頭,建成標準化暖棚牛舍8棟,配套建設飼料加工車間、辦公生活區等設施,目前進欄養殖牛1000余頭。“在陽信,一頭牛能分割成230多個品種的產品,精細分割使價值直線上升。達到A5級的牛肉,每公斤更是賣到1600元。”
圖為億利源魯蒙黑牛繁育基地內的“魯蒙黑牛”。中國青年網記者王龍龍攝
在陽信縣,肉牛養殖場還有很多。走進億利源魯蒙黑牛繁育基地,一頭頭黑牛正呆萌地休息著,望著來客有些許害怕,待到飼養員拿著飼料過來,才敢伸出頭來吃草。據該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這些黑牛源于當地與內蒙古自治區科右中旗結對幫扶,在內蒙古科右中旗成立了魯蒙黑牛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進行優質高檔肉牛“魯蒙黑牛”的培育,此外企業采取“賒母返犢”模式,向當地牧民賒母牛,然后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收購犢牛,計劃利用2-3年時間,實現存欄魯蒙黑牛10000頭。
在山東借箭牛業發展有限公司,則另有一番不同。牦牛,是這個養殖場的特色之一。相比黑牛,這里的牦牛更顯得“怕生”,然而白色、黑色、黑白相間的牦牛,也讓這個養殖場收入提升。
每個養牛場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定位,每個養牛場也都帶動了當地農民的就業與收入。據統計,陽信縣目前已發展河流、流坡塢、溫店、水落坡等多個肉牛養殖專業化鄉鎮、36個養牛專業村、236個農民合作社,標準化肉牛養殖面積達3300余畝,肉牛存欄27余萬頭,畜牧業總產值達550億元。而這一串串數據背后,是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的信心。
一顆鴨梨,延伸鄉村產業布局
對于陽信而言,如果牛是一架驅動車,那么梨則可以稱之為一個帶著芳香的翅膀,讓這個“中國鴨梨之鄉”聲名遠揚。
記者來到當地萬畝梨園時,正值梨花盛開時節。遍野的梨花,讓游客源源不斷地從四方聚來。腳下綠草茵茵,抬頭梨花皚皚,來往的游客漫步于春日下的梨園,暖風拂過,甚是愜意,或駐足欣賞拍照,或駐足享用美食。這便讓當地的特色旅游發展起來。
陽信縣金陽街道黨工委宣傳委員魏長平告訴記者,萬畝梨園風景區由金陽街道辦事處梨園郭村周邊的6萬畝梨園組成,集中分布的萬畝梨園形成宏大的天然氧吧,景區現建有“觀花臺”“仙女授梨”、梨鄉民俗博物館、梨祖杜母·甘泉駐蹕等景點。
圖為萬畝梨園風景區一角。中國青年網記者王龍龍攝
據統計,陽信縣目前擁有鴨梨20萬畝,年產量達2億公斤。而這就給當地農民帶來了家門口的就業機會和相對穩定的收入來源。為了發展更大、更優質的梨產業,當地制定了三年發展規劃,未來將繼續擴大種植規模,重點引入新的種植技術,加強機械化作業水平,進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盛產梨,更要深加工。陽信縣為加強梨產業發展,對鴨梨進行深加工,生產成鴨梨汁、鴨梨醋、鴨梨醋飲等。唯美梨醋(山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個案例。據該公司副總經理李盛華介紹,公司立足陽信鴨梨,用最優質的梨,采取古代釀造工藝與現代精工技術相結合,同時以唯美梨醋技術研發中心為平臺,聯合國內一流的功能飲料實驗室,與多所高校達成產學研合作,組建了以國內知名釀造專家領銜的高層次科研團隊,這就推動了釀造梨醋生產的專業化、標準化,凸顯國內領先的科技創新實力。
此外,魏長平還向記者透露,當地的深加工企業會以高出市場價的價格向當地梨農收購優質梨,“這在一定程度上,讓梨農的收入能夠更高,也更有信心去種植。”
一粒燃料,守護鄉村藍天白云
鄉村的振興與發展,要產業和收入,也要綠水和藍天。陽信縣便將養牛產生的糞便、種梨產生的樹枝、農作物產生的桔梗、生活產生的垃圾等綜合利用起來,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
圖為陽信縣利民生物質能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魏中生向記者介紹燃料的原材料。中國青年網記者王龍龍攝
陽信縣利民生物質能技術有限公司便是廢物再利用的一個典型企業。據該公司副總經理魏中生介紹,公司主要負責全縣生物質清潔取暖工作,從事生物質顆粒原料的收、儲、運和產品的生產、銷售、運輸,生物質能源技術開發(不涉及生物液體燃料生產)、供熱服務等。而這些原材料就是來自田間的樹枝、桔梗等。“從農民手里收桔梗和樹枝,每畝地可以幫助農民增收30-40元,這不僅給農民帶來收益,更重要的是農民不會在地里進行焚燒桔梗,利于農村環境保護。”
據陽信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張明問介紹,陽信縣生物質供熱連續兩年入選《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典型案例匯編》。陽信縣充分發揮全國鴨梨之鄉、畜牧百強縣等資源優勢和縣域企業木質顆粒、畜禽糞污等生物質熱電聯產日漸成熟的技術優勢,因地制宜,勇于創新,蹚出一條“政府能承擔、環境有改善、群眾愿接受”的清潔取暖新路子,為我國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貢獻“陽信方案”。截至目前,陽信縣完成生物質清潔取暖改造7.6萬余戶,全縣83%以上農戶實現清潔取暖。
對生活垃圾進行焚燒發電,則是陽信縣的另一環保“妙招”。據介紹,陽信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是當地重點民生市政基礎設施。該項目建設規模為日處理生活垃圾500噸,配置一套12兆瓦汽輪發電機組,由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陽信光大環保能源有限公司負責項目的投資、建設、經營。該項目預計年處理生活垃圾18.25萬噸,年發電6473萬度,可為2萬多戶家庭提供綠色電力,主要焚燒生活垃圾摻燒污泥、一般工業固廢、牛糞。該公司綜合部經理杜航介紹說,普通的一噸垃圾可以生產300多度電,夠一個家庭使用一個多月。
那么,垃圾焚燒過程中,對環境是否會產生影響?杜航告訴記者,在焚燒發電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會經過廠內多級處理后作為循環冷卻水回用,實現污水的“零排放”;而煙氣排放則達到并優于《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中規定的排放限值,并參照和優于歐盟標準通過煙囪排放。
無論是對樹枝、桔梗的再利用,還是對生活垃圾的焚燒發電,陽信縣都在變廢為寶,探索循環經濟發展之路,在發展鄉村產業、推動鄉村振興的同時,堅持綠色發展之路,保護鄉村環境。
一個舞臺,豐富鄉村文化生活
在走訪陽信過程中,記者還來到當地的鄉村振興示范村——金陽街道王集村。在這里,記者看到了萬畝梨園對當地的影響,也看到了當地在推動文化振興上的成果。
據該村黨支部書記王桂華介紹,村里的村民主要從事種梨產業,同時依托萬畝梨園景區,村里搭建了“鄉村振興大舞臺”,成為連接陽信、慶云兩個縣區的文化樞紐,舉辦“梨王爭霸賽”“廣場舞大賽”等比賽和一些商業演出晚會,這便再次帶動了村的旅游業發展,提升了村民的收入。此外,一些京劇劇團、旗袍社團等也曾來到村里演出,給村民帶來豐盛的文化大餐。
圖為金陽街道王集村黨支部書記王桂華在介紹村里的鄉村振興工作開展情況。中國青年網記者王龍龍攝
在水落坡鎮,當地村民更是依托民俗文化和民間收藏等,發展古玩產業、仿古家具產業等。據水落坡鎮人大主席王俊嶺介紹,該鎮古典家具行業現已發展到從業人員三萬余人,專業村37個,年交易額達60億元,并逐步發展成以大張村、張鈷镥村等村為中心的古典家具市場。在古家具行業享有“北有高碑店,南看陽信縣”美譽。
王俊嶺表示,下一步,水落坡鎮民俗文化產業園會充分利用古舊家具產業優勢及東方朔曲藝文化,不斷繼承傳統,開拓創新,將鄉村振興、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有機結合起來,打造具有水落坡特色的三位一體綜合戰略布局,致力于把收藏藝術小鎮打造成山東產城人文新名片、京津旅居康養新地標、中國鄉村振興新典范、世界收藏文化新中心。
發布時間:2021-09-27 作者:大學生新聞網來源:大學生新聞網 瀏覽:
- 河北大學生村官王冀川
- 王冀川,男,河北張家口人,1987年9月出生,2009年10月入黨,大學本科學歷,管理學學士學位,國家初級人力資源管理師。
- 07-10 關注:6
- 河南大學生村官朱長春
- 朱長春,1981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畢業于鄭州大學,現任封丘縣陳固鎮東仲宮村支部委員、新鄉佐今明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 07-10 關注:8
- 黑龍江大學生村官鄂麗君個人事跡
- 鄂麗君,女,黑龍江人,2012年7月畢業,是一個有著英語教育和行政管理雙學位的姑娘,是黑龍江省穆棱市2012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
- 07-10 關注:6
- 湖北大學生村官汪學東同志個人事跡簡介
- 汪學東、男、大冶靈鄉人、1984年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2012屆大學生村官,現任大冶市靈鄉鎮賀鋪村黨支部副書記
- 06-27 關注:17
- 湖南大學生村官李黎
- 李黎,男,漢族,中共黨員,1985年12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湖南省岳陽縣人,是湖南省首批大學生村官之一
- 06-05 關注:14
- 吉林大學生村官修占伍
- 修占伍,男,吉林前郭人,研究生學歷,農學碩士學位,是吉林省2013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先后擔任過延吉市小營鎮吉興村黨支部書記助理
- 06-05 關注:11
- 江蘇大學生村官朱虹
- 朱虹,女,江蘇無錫人,2006年1月畢業,是無錫市錫山區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先后擔任東港鎮團委副書記和東港鎮山聯村黨總支副書記。
- 06-05 關注:13
- 寧夏大學生村官張萬福
- 張萬福,男,漢族,1987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寧夏中衛市海原縣七營鎮張堡村人。于2012年被選聘為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大學生村官
- 06-05 關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