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滅窯火”在鄉村點亮振興之路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如今在龍泉得以“重現”——一條“不滅窯火·挺進之路”鄉村振興示范帶,將散落的“盆景”變“風景”,串聯起沿線獨特的人文景觀,“帶”出美麗鄉村風景線。
這條鄉村振興示范帶,涉及寶溪鄉、竹垟畬族鄉、八都鎮、住龍鎮等7個鄉鎮(街道),沿線村莊26個,人口4.3萬人。去年,龍泉市圍繞“不滅窯火·挺進之路”主題,以人居環境提升為基礎,以文化挖掘整理呈現為主線,以經營鄉村活化鄉村為重點,通過實施環境整治、產業提升、社會治理等,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帶創建。
文化興盛,激活鄉村振興之魂
千百年來,鄉村文化作為我國社會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鄉土之美、人文之美。鄉村振興戰略,同樣強調和重視文化的積極作用。
龍泉市自古人文昌盛,文化資源豐富多彩,一些內涵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總能給后人以有益啟示。“示范帶沿線青瓷文化悠久,紅色文化突出,畬鄉文化濃郁,農耕文化淳樸,每一個都值得深度挖掘。”龍泉市鄉村振興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龍泉鄉村振興示范帶創建把文化元素緊密融合,讓文化要素產品化、生活化、旅游化,逐步改變鄉村服務結構單調雷同的狀況,使示范帶具有更高的文化品位和格調。
走進龍泉,沿著“不滅窯火·挺進之路”鄉村振興示范帶一路前行,來到寶溪鄉,只見滿眼翠色,青瓷元素無處不在。寶溪鄉至今保存著世界上最大的青瓷古龍窯群,其中13座古龍窯中有7座被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為了讓青瓷這一“文化遺產活起來”,寶溪鄉整合近現代龍泉青瓷傳承地、世界最大古龍窯群落、龍泉青瓷大師村等資源,重燃了封停多年的古龍窯,創辦“不滅窯火”這一文化傳承項目,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青瓷愛好者和游客前來參與。在活化非遺傳承的同時,寶溪鄉圍繞“春季聽雨賞杜鵑、夏季嬉水觀星辰、秋季登高俯云海、冬季踏雪看窯火”的四季旅游主題,整合“不滅窯火”等項目資源,摸索出一條注重文化體驗、產業融合發展的致富路。
去年,趁著“不滅窯火”的熱勁,寶溪鄉引進了一批精品民宿,溪頭村還成立了溪頭村“一村人”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打造“星空帳篷”酒店項目,一經推出便成為龍泉鄉村旅游“引爆點”,開業當天就實現客房200間的預訂,今年該村接待游客3.35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275.52萬元。
竹垟畬族鄉竹垟畬族鄉是龍泉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鎮,有畬族人口2398人,畬民在此定居已有350多年。近年來,竹垟畬族鄉深度挖掘民俗文化,形成了特色文化旅游產品,并組建了畬族婚嫁表演團隊,使很多村民從鄉村文藝愛好者轉變成了鄉村旅游從業者,實現人均月增收3000余元。
隨著鄉村振興示范帶的創建,畬族婚嫁不再局限于演出,篝火晚會、婚嫁互動、“高山流水”等一系列民俗特色活動被融入其中,增加了景點可玩性的同時也打響了畬族風情牌、文化牌。
在吸引游客的同時,竹垟鄉還形成了更多的常態化節慶活動,畬鄉“三月三”、潑水節等也讓當地居民邁上了“致富大道”。值得一提的是,去年8月,竹垟鄉還發布了“畬小妹”文創產品公用品牌,畬鄉筍干、畬鄉米酒等農特產品以及一系列文創產品均與游客見面。不僅如此,竹垟鄉去年還通過新媒體直播的方式賣出了“畬小妹”品牌系列的農特產品約5萬元。
寶溪鄉、竹垟畬族鄉的“浴火新生”,只是龍泉以文化振興鄉村的縮影,在“不滅窯火·挺進之路”鄉村振興示范帶的影響和帶動下,將有更多優秀文化得以傳承創新。
鄉村善治,筑牢社會治理之基
治理有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治理越有效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效果就越好。
在打造“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善治鄉村建設中,龍泉堅持以黨建統領美麗鄉村建設,以基層組織振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通過深入開展每季村支書“擂臺賽”、村社換屆“回頭看”“雙整”示范鄉鎮創建等活動,探索推廣村級民主懇談會、鄉風文明理事會等民主自治形式,引導群眾參與鄉村治安綜合治理、村務管理,促進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意識和能力。
為強化基層黨組織支撐力,龍泉還制定出臺一系列文件,通過深入開展“頭雁工程”“鄉賢回歸”工程和“鄉土人才”培育工程,持續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強化基層黨組織善治力。
以示范帶創建為契機,寶溪鄉溪頭村堅持堅持“大治理”理念,充分發揮基層首創精神,以融合提升治理效能。去年,溪頭村選舉省新農村建設帶頭人、省治村名師曾志華擔任村黨總支書記,并吸納黨性強、能力優的黨員鄉賢參與鄉村建設,還將黨員干部“不講給我上、只說跟我上”等寫入村支部議事條例,化制度優勢為同心勝勢。
不僅如此,溪頭村還組建了由鄉村振興能人、青瓷大師、鄉村干部等30余人組成的宣講隊伍,定期舉辦“鄉村大課堂”;在旅游集散中心設立文明實踐站,成立“紅色傳承”“鄉賢惠民”等6支志愿服務隊伍,打通鄉村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隨著數字科技的飛速發展,數字化治理轉型正逐漸成為提升基層治理水平,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選擇。2020年以來,為了提高農村集體“三資”精細化、智能化監管水平,龍泉市打造了“碼上收、線上付”全程監管模式。
龍泉市“碼上收、線上付”模式,率先選擇了村級財務管理工作基礎比較好的竹垟畬族鄉進行試點,試點取得成功后,龍泉便立即將該模式進行了推廣。竹垟鄉金田村支部書記劉俊親身感受到“碼上收、線上付”的好處,“實行‘碼上收、線上付’全程監管模式后,不僅極大地縮短了辦事時間,也更加安全。”
以溪頭村、竹垟畬族鄉為樣本,龍泉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理念,以群眾需求為工作導向、群眾參與為工作方法、群眾滿意為工作目標,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條村域治理現代化的新路子,實現村莊從“風景美”向“風尚美”、“生態好”向“產業興”轉變。
產業興旺,開啟強村富民之路
實現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要內容,也是基本前提。在制定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帶頂層框架的過程中,“優化農業產業布局,強化沿線產業融合和銜接,加快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成為龍泉市政府優先考慮的問題。
食用菌是龍泉市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和傳統產業。以往,料棒加工大多以農戶分散加工為主,質量難以保障;而且養菌設施簡陋,菌棒成活率低,間接造成了龍泉市食用菌產業連續幾年下滑。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去年年初,龍泉市申報了蔬菜(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提升項目,探索實踐標準化菌棒加工廠和標準化養菌棚養菌相結合的生產模式。
記者了解到,一方面,項目在原有的基礎上,通過擴建和改造廠房,提升菌棒年加工能力;另一方面,新建潔凈室,引進黑木耳液體接種技術,提高接種效率和質量,提高菌棒成活率。此外,龍泉還建立了“菌棒集約化加工——液體菌種接種——鋼制養菌棚養菌——銷售菌棒——栽培技術指導”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做好農村社會化服務,通過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示范帶動1000余農戶發展食用菌產業。
目前,龍泉共有4家菌棒集約化加工廠,主要分布在八都鎮等黑木耳主產區。項目實施后,年新增菌棒加工400萬棒,年總加工能力達到700萬棒,實現年產值1200萬元。不僅如此,智能化和集約化加工菌棒,統一配方,統一生產,從源頭保障了菌棒質量,從而提高菌棒產量和質量,食用菌種植戶每戶可增加收入5000元以上,該項目累計直接或間接帶動農戶增收2000萬元以上。
從2020年開始,“促進產業興旺,助力鄉村振興”成為示范帶沿線鄉鎮的共同話題,類似八都鎮的案例還有不少。其中,龍泉市住龍鎮從發展紅色文化旅游“破題”,強化紅色資源價值轉換,構建了紅色文化為引領、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為核心、“紅+綠”融合發展為特色的產業發展體系,悄然開啟浙西南老區農民的“致富之門”。
近年來,住龍鎮積極推進建設項目,通過打造、提升一批紅色資源價值轉化基地、紅色旅游景區、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創新“紅綠”融合發展模式。隨著近幾年旅游業態不斷豐富,住龍紅色旅游快速發展,去年,全鎮接待游客18萬余人次,帶動了茶葉、蜂蜜等特色產業和民宿(農家樂)經濟發展。
眼下,住龍鎮住溪村1300畝櫻花景觀森林公園進入觀賞期,與住龍紅色旅游景區優勢互補、錯位發展。“村莊周圍的山頭變得更有價值了,附近的村民都來這邊打工賺錢呢!”村民葉方祥同樣是受益者,每年能賺到2萬元的工資,通過流轉土地還有近萬元的租金收入。
在游客享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同時,民宿、農家樂等鄉村產業也隨著示范帶的創建“火”了起來,沿線鄉鎮紛紛利用閑置資源開辦民宿、農家樂。2020年,示范帶沿線發展農家樂民宿114家,增加餐位7015個、床位1251個,共接待游客總量超過73萬人次,營業收入達2622.88萬元,同比增長超120%。一二三產高質量發展,成為沿線產業帶集聚融合的重要杠桿。
龍泉市鄉村振興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不論資源和產業,還是地域文化,這條示范帶都有著抱團發展的現實基礎,也最能體現龍泉鄉村振興的成果。示范帶上集聚各類優勢資源,通過釋放輻射力,將力促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游、農民富裕富足,實現龍泉鄉村美麗蝶變。接下來,龍泉市還將加大力度推動示范帶建設,為鄉村振興燃起更旺“窯火”。
發布時間:2021-10-11 作者:大學生新聞網來源:大學生新聞網 瀏覽:
- 河北大學生村官王冀川
- 王冀川,男,河北張家口人,1987年9月出生,2009年10月入黨,大學本科學歷,管理學學士學位,國家初級人力資源管理師。
- 07-10 關注:6
- 河南大學生村官朱長春
- 朱長春,1981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畢業于鄭州大學,現任封丘縣陳固鎮東仲宮村支部委員、新鄉佐今明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 07-10 關注:8
- 黑龍江大學生村官鄂麗君個人事跡
- 鄂麗君,女,黑龍江人,2012年7月畢業,是一個有著英語教育和行政管理雙學位的姑娘,是黑龍江省穆棱市2012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
- 07-10 關注:6
- 湖北大學生村官汪學東同志個人事跡簡介
- 汪學東、男、大冶靈鄉人、1984年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2012屆大學生村官,現任大冶市靈鄉鎮賀鋪村黨支部副書記
- 06-27 關注:17
- 湖南大學生村官李黎
- 李黎,男,漢族,中共黨員,1985年12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湖南省岳陽縣人,是湖南省首批大學生村官之一
- 06-05 關注:14
- 吉林大學生村官修占伍
- 修占伍,男,吉林前郭人,研究生學歷,農學碩士學位,是吉林省2013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先后擔任過延吉市小營鎮吉興村黨支部書記助理
- 06-05 關注:11
- 江蘇大學生村官朱虹
- 朱虹,女,江蘇無錫人,2006年1月畢業,是無錫市錫山區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先后擔任東港鎮團委副書記和東港鎮山聯村黨總支副書記。
- 06-05 關注:13
- 寧夏大學生村官張萬福
- 張萬福,男,漢族,1987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寧夏中衛市海原縣七營鎮張堡村人。于2012年被選聘為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大學生村官
- 06-05 關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