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澤千里,母恩惠萬世
(通訊員張宇彤)
“中國川源以百數,莫著于四瀆,而黃河為宗。”黃河是華夏文明的搖籃,是炎黃子孫的母親。黃河庇佑著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在她的懷抱中繁衍生息,披荊斬棘,創造了煊赫的華夏文明,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黃河澤千里,母恩惠萬世,黃河母親在炎黃子孫的身后庇護千年。
在世界上還最為混沌之時,黃河母親就已經為炎黃子孫提供了適宜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讓炎黃子孫在她對庇護之下繁衍生息,勞作開拓,成為了華夏文明的發祥之處,成就了黃河文明,創造了中華文明的輝煌早期。“河水重濁,號為一石而六斗泥。”黃河作為世界巨川,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所夾帶的大量泥沙部分沉積在黃河的下游,形成了廣袤無垠的沖積平原,讓炎黃子孫得以在肥沃的土壤上耕種,乃至今日都是重要的工農業基地,哺育著炎黃子孫,為我們帶來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黃河豐富的水也為干旱的黃河流域滋潤著耕地,養育了千千萬萬的炎黃子孫,讓炎黃子孫在她的懷抱中開拓、生存、發展。我們的母親河也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她流經階梯過渡帶,地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帶來了巨大的水能資源。
利用暑假的時間,周口師范學院文學院“追尋華夏文明,遇踐黃河故事”實踐團一行來到了黃河小浪底景區,與“如絲天際來”的黃河母親會面,近距離感受“降服泥流碧水漣”的小浪底水利樞紐。在和工作人員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小浪底水庫作為三門峽以下唯一能夠取得較大庫容的控制性工程,它處在控制黃河下游水沙的關鍵部位,也是唯一能夠擔負下游防洪、防凌、兼顧工農業供水、發電的綜合水利樞紐,具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在工作人員的耐心介紹下,讓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小浪底水利樞紐對于黃河母親來說的獨特幫助。如小浪底水利樞紐這般的水利工程,為著炎黃子孫帶來了充足的電量,為炎黃子孫的生活、生產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并且黃河母親也為沿岸帶來了不同的獨特景致,也因其的存在而形成了諸多旅游資源,為我國的旅游事業也帶來了不可估量的貢獻。在這里,我嘆于小浪底主壩的宏偉壯觀,氣勢磅礴;我感于黃河母親對中華民族的無私哺育,對炎黃子孫傾盡那深沉的愛意;我贊于小浪底黃河公路大橋連接市區與鄰縣,默默無聞的為施工車輛和眾多游覽車輛撐起通達之路。實踐團成員將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相結合,發展新形式的實踐考察,寓教于游、寓游于教。在尋訪實踐中,工作人員為實踐團成員細致講解壩區結構與黃河發源的歷史故事,讓實踐團成員近距離感受黃河變化,深入體味沿黃地區的風土人情。最后,實踐團成員在景區內拍攝黃河流域宣傳視頻,以“文學里的黃河”為切入點,開展《黃河頌》等經典作品誦讀活動,做“黃河故事”的講述者,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千里奔騰,萬世福澤,她早已成為炎黃子孫的精神支柱,她早已是中華民族的屏障。
黃河澤千里,母恩惠萬世,黃河母親由我輩青年守護,延綿萬年。
黃河母親作為中華民族的搖籃,已經造福了千千萬萬代的炎黃子孫,但是,今日她的情況卻也不容樂觀。在近幾十年里,黃河入海徑流衰減過半,出現了嚴重的斷流現象,陷入了“極度缺水”的境況之中。隨之而來的二級懸河也在不斷發育,淺在的地質危害也威脅著沿岸人民。近年來受到人類的活動的影響,黃河母親的生態環境也遭受了嚴重影響,治理黃河母親已經迫在眉睫。在千年來,無數先賢為治理黃河這一偉大的事業而奮斗,從大禹治水到潘季馴“束水攻沙”,從漢武帝“瓠子堵口”到康熙帝把“河務、漕運”刻在宮廷的柱子上,雍正所建的嘉應觀……繩武前賢,我輩青年立于時代的潮頭,我們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我輩青年應當努力提升自身知識水平,增強自身的素質與能力,為保護我們的黃河母親貢獻出一份有力的青年力量。
為了在保護黃河母親這一偉大事業中出一份力,我們實踐團開展了黃河生態環境保護調研。實踐團成員進行了調查問卷、實地走訪調研等多種方式,詳細了解政府、企業、鄉村在黃河流域自然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的職能作用,探析黃河流域保護和發展重點工作推進過程中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最后,為使此行圓滿,為了給黃河母親做實事,實踐團開展了志愿保護黃河生態活動。這一活動聚焦黃河沿岸及其周邊生態環境,我們實踐團一行認真清理黃河沿岸的垃圾,親身參與到黃河流域的環境的治理和保護,以實際行動踐行百萬青年沿黃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作行動。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根,黃河是中華民族的魂。為保護黃河母親而砥礪奮發,為守護國家寶藏而篤行不怠,不僅是我輩青年的擔當,更是我輩青年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