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煤礦開采的巷道時,我在驚訝于當年復雜艱苦的工作環境,感嘆于各項新技術、安全保障工作的層出不窮時,也深深體會到了國有企業服務國家能源轉型的實力與擔當”,實踐隊員王子文表示。
據悉,山能集團作為國有特大型企業,積極響應國家能源戰略需求和山東省發展規劃,迅速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積極布局“雙千萬、雙園區”新能源基地,是我省保障能源供應安全“壓艙石”、新舊動能轉換“排頭兵”、經濟社會發展“頂梁柱”、國企倒計時改革“示范者”。
通過與相關專家與企業技術人員進行交流,實踐隊隊員了解到山能集團的雙碳政策響應情況、科研創新管理情況、項目開展情況等,對企業在能源轉型背景下向新能源領域進軍的具體措施、成效以及所展現出的擔當有了深刻領悟。
實踐隊隊員、石大山能新能源學院博士張藝凡、曹風亮分別作題為《中低溫熱源的高效利用技術》、《寬溫域高比能鋰電池技術及其關鍵材料》的報告,并與集團相關人員進行技術交流,力爭能夠通過多方面交流深化校企融合,將學校的科研成果產業化落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在支撐學校雙一流建設的同時,真正解決山能集團發展的戰略技術需求,為雙方后續科研攻關、技術合作奠定基礎。
校企共建,探索雙向賦能新模式
秉持著“校企融合、協同創新、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原則,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與山能集團不斷推進合作,攜手進行新能源領域科研攻關,在為企業提供科技、人才等智力支持的同時,自身辦學也得到了企業的有力支持,形成了與行業企業互動發展、互相支持的良好發展格局。
能源先鋒實踐隊借此機會積極與山能集團工作人員進行互動學習:深入巷道,參觀煤炭的開采環境,了解生產一線的安全生產制度及相關防范措施;結合所學專業知識就“碳中和”“碳交易”等問題進行求解;跟隨工作人員于數據集成中心學習如何利用大數據監測生產情況、提高生產效率……堅持問題導向,在實踐中提能力、增本領。
帶隊教師對山能集團大力支持學校辦學表示感謝。他指出,校企雙方進行多層次合作,形成了互動發展、互相支持的良好發展格局。力爭能夠通過師生多方面交流深化校企融合,將學校的科研成果產業化落地,在支撐學校雙一流建設的同時,真正解決山能集團發展的戰略技術需求。
校企合作,雙向賦能。能源先鋒實踐隊在交流中了解到,目前校企雙方依托國家級新工科研究項目,深化學科融合、科教融合、產教融合,實施“五協同”育人模式,并建立了山能集團實習實訓基地。設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交叉學科博士點,聘任山能總工程師孟祥軍等8位企業高管擔任研究生導師,以充分發揮企業專家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適應國家、企業和學校由傳統能源向新能源領域拓展的需要。
黨團引領,打造協同育人新典范
能源先鋒實踐隊就黨團建設經驗向山能集團黨委團委進行考察學習。據山能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山東能源集團黨委探索形成的以“全面嵌入、深度融入,務實創新、增盈創效”為主要內容的“雙入雙創”黨建工作新模式,有效激發了黨團工作活力、擴大了黨組織覆蓋面,促進黨建團建工作與改革發展相融互促、創新提升,為企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對共青團組織建設與人才培養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山能集團團委負責人王峰指出,作為山東省唯一具有百年黨建歷史的省屬企業,山能集團“雙入雙創”黨建工作模式榮獲山東組織工作創新獎,入選“全國企業黨建十佳優秀案例”和新時代企業黨建實踐創新優秀成果。淄礦集團工會副主席、團委書記張澤棟就山能集團的團組織建設的情況進行介紹,并激勵實踐隊員著重增強自身的“學習力”和“執行力”,“工作時盡可能的先去生產一線,去企業生產的最前沿去磨練、去工作、去體會,方能在未來堪當大任。”
近年來,中國石油大學不斷加強與山能集團的聯系,通過實踐交流、專家講座、基地實訓等方式聯合進行人才培養,切實肩負起黨建帶團建工作的政治責任,不斷加強對共青團和青年工作的領導。此次研學后,能源先鋒實踐隊隊長田鴿表示,將發揚“黨有號召、團有行動”優良傳統,充分學習山能集團的黨團建設經驗并進行模式總結與推廣,探索“黨建帶團建、團建促黨建”聯帶協同機制和特色工作品牌,擴大發揮共青團的紐帶作用。
面向未來,能源先鋒實踐隊將以此次交流走訪為契機,繼續調研和總結高校的人才和科技優勢,力爭在校企科技創新、成果落地、人才培養等方面建言獻策,促進校企共贏發展,攜手打好能源轉型主動仗,譜寫校企合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