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土陶藝術是中國陶瓷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省棗莊市伏里土陶是一種融合了原始社會的新石器形制,具有濃郁的漢代風情和南北朝的工藝特色,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時代記憶,是我國不可多得的土陶藝術代表。伏里土陶擁有珍貴的藝術、考古、收藏、裝飾價值,被國內外專家譽為“魯南民間藝術一絕”。16日,由曲阜師范大學翻譯學院八名學生組成的“丹青曲韻賡文脈,循聲覓俗續燈火”社會實踐隊開展了一系列活動,了解伏里土陶及其背后的文化象征。
知土陶來源,悉土陶背景
為了解伏里土陶的來源及背景,實踐隊成員通過線上調查及資料收集的方式,了解到伏里土陶最早可追溯至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根據伏羲神廟龜山的傳說,伏里是伏羲的故鄉,是夏朝之前的古國,也是西周中葉的國都,后來,著名的歷史學家左丘明也搬到了這里。新時期遺址,周代遺址,漢墓群,唐、宋、明墓。在這些遺址中,發掘出陶豬、陶羊、陶倉、陶樓、陶井、陶灶等活化石,印證了伏里土陶悠久的歷史。
成員們還了解到伏里土陶藝人的生產歷史是在清朝中期和后期開始的。當時的工匠家爭嫂、甘家搶、甘家奪,都是當時最具代表性的工匠。家爭大嫂制作的八角香爐獨樹一幟,銷往微山、湖西、豐(縣)、沛縣,其他手工制作的香爐、陶器,也是遠近聞名。伏里土陶建筑用陶器中表現出的最高水準,當屬甘家松燒制的瓦脊石雕。那時,這里的商業非常繁榮,土陶市場前景可觀,吸引許多嗅到商機的游客前來求學。劉玉貴就是外地人中頗有影響力的一員。他所從事的陶藝具有很大的影響,所創作的陶器在當時非常受歡迎,并出口到美國。
圖為伏里土陶館內土陶作品 圖源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官方百家號
探土陶創造,習土陶技藝
為學習伏里土陶的制作技藝,成員們采訪了棗莊當地的同學,了解到當地仍然沿用古代的制陶方法,將粘土曬干,浸泡,過濾,踩踏;采用手搓等方法,使膠泥具有較高的粘性和可塑性,然后印坯成形;又采用雕刻、粘、雕;經過上釉、研磨等十多個工藝加工而成的半成品,然后在高溫下進行烘焙。根據氣溫、土壤的不同,最終可以呈現出多種顏色,使人有一種回歸自然的感覺。其獨特的純手工工藝,滿足當代都市人們的審美需求,將原始藝術的神秘色彩傳達給人們,使其達到了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
圖為小隊成員(右)采訪棗莊當地同學(左)
圖為市民青睞的伏里土陶生肖豬 圖源詮攝匯
對于伏里土陶而言,其作品在設計與加工過程中形成了多元化的造型形態,這就使得諸多土陶作品在文化傳承與發展過程中也會形成多元化的造型藝術。例如方鼎、圓鼎等祭祀類的器皿,陶獅、陶虎、泥哨等賞玩類的器物多樣化,而生活中用的土陶,在當地有漢紋罐、燙酒用的酒鬼、錢悶子等。可以說,伏里土陶在設計與加工過程中,會形成多元化的器物造型,這些別具一格的造型能為當地人民的日常生活提供多樣化的功能與用途。
明土陶文化,曉土陶傳承
小隊成員被這一精美絕倫的技藝所深深震撼,同時對其傳達的文化價值產生的濃厚的興趣,領略了伏里土陶背后的文化及當地對傳承伏里土陶所做出的努力。據悉,伏里土陶是我國的一項重要的地方性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把當地的歷史和思想與之相結合,使伏里土陶的文化價值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同時,在現代社會中繼承和發展伏里土陶,可以將其所具有的傳統民間藝術與現代手工藝術、造型藝術等結合起來,既有利于宣傳和推廣當地的陶藝,又可以成為當地的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從而提高當地的文化傳播力和影響力。
棗莊市山亭區立足于“活態”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深入推進了“薪火相傳”活動。創新以“活態傳承+原創歌曲+民族風情展演”的方式,以傳承為基礎,大力推廣非遺文化用土陶樂曲編成的國風舞蹈,使兒童在聽覺、視覺、感官等多個層面上都能感受到對陶器的多維關注。小隊成員們也就此展開了討論,在當今社會,數字化發展越來越迅速,開設線上土陶館實為不錯的選擇,比如在近年疫情期間,愿意線下參觀的人數不斷減少,開設線上土陶館則能讓人們足不出戶就欣賞到伏里土陶的精妙絕倫,結合VR等虛擬現實技術,更是能讓人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切身觸摸到了伏里土陶的精致一般。
圖為小隊成員進行騰訊會議線上討論
伏里土陶是一種在考古、學術、觀賞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的發展是我國民間美術文化發展的一個縮影,更是我國文化自信的一個象征,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必須立足于其所處的社會環境,既要保存并繼承其固有的文化特征,又要保留其不可替代的傳統制作技術。并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適合當地文化發展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創造性地發掘出當地民間陶藝的應用范圍。文化自信指明了新時代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實踐方向。我們要讓更多的人在游覽中欣賞魯南歷史文化滋養下的民間文化,從而提高魯南地區地域文化的知名度,使更多的人關注和保護棗莊的伏里土陶藝術,積極的傳承與創新屬于民族的藝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