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中午,為響應國家號召,進一步了解新課程標準改革在鄉鎮的實施情況以及英語學科在鄉鎮的發展情況,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青禾實踐隊仙桃分隊調研組成員李芝澍、田祎涵、鄧詩于對敦厚中學校長王晨進行了專訪。本次專訪就新課標改革展開,主要詢問了城鄉教育差距現狀,新課標改革在當地的落實情況以及未來實施規劃。
首先,王晨談到,鄉村學校在教育資源方面與城市學校主要存在三方面的缺陷:師資力量薄弱,鄉村教師數量少,素質課程教師專業度低,教師工作積極性不強;教育硬件設施不足,缺少教育器材與可供學生實踐的實驗室;生源較差,在校學生多為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的孩子,存在家庭教育缺失的問題。
面對城鄉教育資源的差距,王晨表示學校已采取相應措施以應對學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問題。學校分年級召開家長會,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同學分別向家長強調教育重要性,并要求家長積極參與到孩子的教育工作中來。此外,學校請經驗豐富的教師開展講座,盡最大的努力糾正家長的育人觀點。為盡量提高鄉村教師的教學水平,學校在近幾年不時引進年輕教師。給年輕教師更多機會參加仙桃市內教研活動和學習活動,同時在領導班子中引入更多年輕教師,賦予學校新鮮血液。王晨特別提到,在學校年輕教師的帶領下,敦厚中學學生在仙桃市“誦讀中國”經典誦讀大賽中獲二等獎。但僅憑學校一方的努力還遠遠不夠,學校期望能得到國家更多的政策幫扶,在派遣更多優秀教師下鄉支教的同時,給予鄉村教師更多進修的機會,讓優秀教育資源在城鄉流動。
談到2022年秋季學期頒布的新課標改革,王晨表示學校一直緊跟改革落實各項政策。學校將語文學科作為新課改的第一個試點,鼓勵學生不要把目光局限于課本,要求學生每個學期閱讀一定數量的課外讀物并寫下讀后感;在每個班都設立讀書角,每周舉行一次讀書分享會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另外,學校還利用鄉村特有的優勢,帶領同學到戶外體驗勞動過程,觀察蔬菜長勢。而在“雙減”政策與新課標改革的同時推進下,學生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相應得到了加強,大部分學生能十分積極地接受和適應這兩項教育政策。一部分原先學習不積極同學的學習態度也得到了很大的轉變,他們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較大程度上改善了學習態度。
盡管新課標改革的推進較為順利,王晨仍發現了新課標改革推進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首先,部分教師墨守成規,不愿改變教學方式,面對新標課改革所提出的種種新的教學要求,無法做到較好的適應;其次,家長不能完全理解新課標改革政策,認為學生學習情況的改變是教師不夠認真負責導致的;最后,新課標改革對學校的英語教學產生了不小的影響,英語課時相對減少,口語方面素質培養較為困難。
面對這些問題,王晨談到,敦厚中學正在探索并尋找最佳措施。學校要求年輕教師和黨員干部率先帶頭認真學習文件精神;每學期抽一個月的時間開展教研活動,要求45歲以下的年輕教師準備公開課,聽課教師相應提出建議和改進措施;將教研活動納入績效考核,提高教師對新課標改革的重視度。針對英語教學方面,由于受客觀師資力量的限制,目前學校僅專注于讀寫方面,但從下學期開始計劃深入研究口語教學,爭取找到最優解。
既要腳踏實地干實事,又不忘仰望星空看未來。王晨滿懷期待地規劃敦厚中學在改進新課程方面的方案。“對于領導班子,我們會統一思想,認真學習文件精神,貫徹國家的要求;同時結合學校具體情況,將新課改要求融入到學校的日常工作中。對于老師,我們計劃在分批次派老師外出學習經驗的同時,把新課改要求與老師的評優評先、職位晉升、績效工資相掛鉤。”
向下扎根,向上逐光。青禾實踐隊將圍繞鄉村教育問題繼續深入基層,走訪一線,在了解鄉村教育的真實情況下,爭取尋找解決方案,助力鄉村教育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