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博物館 感悟文物的魅力
7月26日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探憶·裕農”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進十堰市博物館,感悟文物的魅力。
實踐隊員們走進南水北調湖北庫區出土文物展,此文物展以南水北調湖北庫區出土文物展示豐碩的考古成果和十堰悠久的歷史為主。在講解員的講解中,實踐隊員首先了解到南水北調工程:南水北調工程,是繼三峽工程之后,我國又一項跨地區、跨流域的宏大水利工程,舉世矚目。中線工程湖北丹江口庫區淹沒水位的文物保護涉及十堰市轄地丹江口市、鄙縣、鄙西縣、張灣區和武當山特區,根據《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文物保護規劃》,淹沒區涉及的文物保護項目共161處,其中地下文物保護項目137處,地面文物保護項目24處,總建筑面積1.73萬平方米。這是一片自古以來南北交通與文化交流的重要區域,文化底蘊十分豐厚,這里蘊藏有人類發祥的足跡,顯露著文明初現的曙光,發楚文化之濫觴,承漢唐之輝煌,享武當之玄妙與恢弘……。
實踐隊員也了解到經過考古工作者對庫區地下文物進行了大搶救,取得了一批豐碩的考古成果。其中;工藝精美的舊石器時代手斧;系統揭示的仰韶、屈家嶺、石家河三疊文化層;科學發掘的春秋時期人殉墓葬,春秋第一玉劍與東周龍形把手銅后;結構獨特的秦漢之際罕見的大陶倉與彩給陶璧、造型別致的陶質“鷺鴦火鍋”;以及規模龐大的唐宋崖墓群等重要遺跡和珍貴文物在庫區都是第一次發現。這些重要的發現不僅為研究中華文化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和中華文明的進程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
實踐隊員透過一層薄薄的玻璃,似乎看到了褶存了幾千年滾燙的歲月,它包含了文明隱藏極深的韻腳。實踐隊員通過觀賞文物感悟到參觀歷史文物館對培育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品格,增加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民族的凝聚力,促進和諧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編輯人:任思睿
- 情系沂蒙,筑夢支教
- “同學們,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該如何選取有效信息,通過閱讀拓寬思維視野?”2023年8月8日,來自山東建筑大學大學生沂蒙情協會
- 08-11 關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