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非遺之美,搭建國際橋梁】
“非遺中外”承載著文化使命與夢想,我們深知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國家與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更是連接不同文明、促進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因此,我們踏上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探索之旅,以留學生為主體,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深入北京各大高校,親身感受國際氛圍濃厚的校園環境,探尋留學生與非遺之間那份不解之緣。同時,我們跨越時空界限,利用網絡的力量,連線海外的留學生朋友,共同挖掘非遺飛度海外的動人故事,傾聽他們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到見解與深切感受。
在調研中,小組采用線上+線下問卷發放及深度人物訪談的調查方式,對實地調研地的來華留學生對非遺的認知狀況、學習意愿和推廣意愿開展深入調查,從而為小組的社會實踐項目提供數據來源和現實支撐。小組成員綜合考慮北京各高校的來華留學生數量、語言、人際關系等各種因素,經過多次討論過后,全體小組成員決定依次前往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航空航天大學和外交學院開展實地調研。
在進行線下人物采訪時,小組成員去到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對事先聯系好的巴基斯坦留學生朋友——阿西夫進行了深度訪談。采訪中,我們了解到在留學生的語言體系里對“中國非遺”這個概念并不熟悉,但是對于具體的非遺內容卻有著濃厚的了解興趣。
在進行線下問卷調查時,小組成員為了提高時間效率和調查人數,彼此前往同一高校的不同方向進而分散開來,進行線上問卷的傳播、線下問卷的發放與回收。在整個過程中,小組成員充分尊重他人的意愿,耐心溝通調查目的和內容,取得了良好的調查成效。
在實地調研后,小組成員在實地調研地拍照留念,并將收集到的眾多數據和資料進行分類與儲存,為后續研究奠定了基礎。
【攜手共創未來,共繪非遺藍圖】
在“非遺中外”實踐團的探索之旅中,我們深刻認識到,留學生作為跨文化交流的橋梁,其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現狀與需求,對于加強非遺的國際傳播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通過深入調研與互動,我們發現了留學生們對非遺的濃厚興趣與獨特見解,也聽到了他們關于如何更好地傳播非遺的寶貴建議。這些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聲音,為我們揭示了非遺國際傳播的無限可能。
未來,“非遺中外”實踐團將繼續攜手留學生群體,深化非遺研究與傳播工作。我們將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精準定位留學生的需求與興趣,為非遺的國際傳播貢獻力量。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定能在世界文化的舞臺上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成為連接不同文明、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重要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