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闕輔三秦,風眼望五津”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區四川省鄉村振興戰略先進區,全省數字鄉村試點,連續兩年入選全國大學生“鄉村振興”志愿項目服務縣。
當前,新津區正加快建設“城南新中心,創新公園城”,成都理工大學“文化鑄魂,‘津’彩紛呈”鄉村振興志愿服務隊積極響應號召,在新津區永商鎮望江社區等地開展為期7天的文化調研宣講、關心關愛兒童等志愿服務。
思想引領,實干篤行
2024年8月1日,時值建軍97周年,志愿者廖雨昕與社區老黨員、退伍戰士共同在社區“村民講堂”開展《偉大的建軍精神》主題活動,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精神之魂。志愿者通過梳理從石庫門、紅船到南昌、井岡山,再到建設一支強有力的人民軍隊,為社區居民分享我軍發展的歷史脈絡,老紅軍、退伍士兵在活動中分享自己在從軍生涯中難忘的回憶。
文化調研,增強自信
2024年7月23日,志愿團隊前往新津區唯一一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津觀音寺開展文化調研。“我們觀音寺壁畫,素有川西小敦煌之稱。”觀音寺工作人員果丹驕傲的向志愿者介紹,在她的帶領下,志愿者拾階而上,了解觀音寺建寺歷史,寺廟建筑和壁畫流派。
南宋宰相張商英信奉佛教,遂在自己的宅院旁修建觀音寺。觀音寺鼎盛時期規模宏大,殿宇曾達一百零八重,可惜元代末年毀于兵燹,明清時期,觀音寺幾經興衰,寺內殿宇損毀嚴重,道光年間經修繕后復為川西著名寺院之一。現僅存清代修建的山門、天王殿、三圣殿和明代修建的毗盧殿、觀音殿。
志愿者來到毗盧殿參觀明代壁畫,“十二圓覺及諸天等”壁畫分列左右兩壁,三身佛像后屏壁上繪有以千手千眼觀音化現為主題的“香山全堂”圖,果丹為志愿者們分享:壁畫采用中國傳統的蘭葉描、鐵線描、釘頭鼠尾描和界面交叉使用的方法,顯得活而多變,造型優美,線條流暢,曹衣出水,吳帶當風,天衣飄揚,滿壁風動。尤其是畫面上大量地使用了瀝粉貼金技法顯得富麗堂皇,但又艷而不俗。早在1939年梁思成進行川康考察時便贊過觀音寺壁畫“工整秀麗、備極妍巧”隨后,志愿者參觀觀音殿、天王殿。
回歸田野,體悟“中國之治”
倉廩實,天下安。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課題,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能松。成都平原因其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其“天府之國”的美譽。7月24日實踐團隊來到中國天府農業博覽園,參觀中華農耕文明館,走進田野,在成都市紅領巾豐收學院農耕試驗田了解現代全自動水稻技術,了解我國在牢牢端好中國人自己的飯碗所做出的成都力量。
在調研中,我們了解到,中國天府農博園是2024年世界園藝博覽會分館,博覽園主要以農耕文化為主要宣傳方向,號召社區關注糧食安全,博覽園獲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納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拓展區,被評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授予中央黨校精準扶貧實驗室教學科研基地,博覽園圍繞“川糧油、川豬、川魚、川果、川茶、川菜”等實施重大產業化項目25個,基本實現四川“10+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全覆蓋。志愿者利用世界園藝博覽會契機,在博覽園中的小青椒志愿服務小站推介新津農產品、土特產,為鄉村振興獻出青年力量。
鄉村是青年增長才智的大舞臺,新時代農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創業的廣闊天地,在新時期下,我們更應把握歷史機遇,堅持把課堂學習與鄉村實踐結合起來,通過深入田間地頭,走進農家院壩,用腳步丈量土地,用行動踐行初心,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施展抱負,挺膺擔當,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