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提出的擔當文化傳承使命的號召,由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和石油工程學院的七名學生共同組成的“匠魂尋新”實踐隊在東營和濰坊正式開始了對山東筆文化的探索之旅。
初到昌邑,實踐隊隊員們立即開展了實地調研,針對不同群體進行采訪,全面了解當地居民對魯筆的認知程度。經過初步調研,實踐隊對于如何傳承非物質文化有了初步規劃,并于當日展開了對魯筆制作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陳元年老先生的采訪。對于實踐隊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陳先生都給予了認真的答復,并詳細闡述了魯筆制作材料的多樣性以及導致工藝差異的原因。

首先,實踐隊伍抵達了齊筆的搖籃——北張淡村。村書記的馬洪濤先生給予了實踐隊員們最熱烈的歡迎,并親自擔任向導,帶隊員們走進村史館,進行了一次深刻的文化體驗。在參觀的整個過程中,馬書記不僅向隊員們詳細介紹了齊筆的歷史沿革,還分享了這個村莊在近年來的發展規劃以及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他的講述讓實踐隊員們對齊筆文化有了更為全面與深入的理解。

實踐隊正式訪問了齊筆研究院,并有機會與齊筆技藝傳承人郭明昌先生進行深入交流。郭明昌先生對青年一代寄予了厚望,他強調:“齊筆的傳承與發展,關鍵在于年輕一代的接力與貢獻。年輕人應當具備活躍的思維與沉靜的內心,積極學習齊筆技藝,并在閑暇之余勤加練習書法,以此增進對齊筆文化的理解與尊重。”

接下來,匠魂尋新實踐隊參觀了當地的一家制筆工坊——西營制筆廠。這次參觀不僅讓實踐隊員們深入參觀了工坊的生產區域,細致觀察了制筆的各個環節,而且與工坊的負責人進行了一次深入的面對面交流。在他的詳細講述中,實踐隊員們深刻感受到了這個行業背后所蘊含的無數辛勤努力與不懈的堅持。

經過深入調研,實踐隊對于傳承非物質文化有了初步規劃。在未來的日子里,匠魂尋新實踐隊將繼續秉承“傳承與創新”的理念,不斷前行。實踐隊員們將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為傳承和發揚非遺文化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