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藝術走進社區
——“逐夢藝愈少年心,惠風和暢撫晚晴”實踐隊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藝術,作為人類情感的鏡像,能夠跨越語言的障礙,直接觸及內心深處。西南醫科大學“逐夢藝愈少年心,惠風和暢撫晚晴”暑期社會實踐隊深諳此道,于7月10日至12日前往四川省瀘州市天立社區、大驛壩社區及龍祥社區開展了多場心靈與藝術交織的溫情活動,在這三天里,實踐隊成員與社區居民共同編織了一幅幅充滿愛與希望的畫面,讓藝術成為連接不同年齡群體的橋梁,傳遞著關愛與溫暖。
【“冬之雪”老年組:歲月如歌,繪夢流年】

(圖1:老年社區志愿活動結束合影留念)
活動首日,實踐隊在天立社區啟動“緣繪心聲愈旅,藝啟惠風韶華”主題活動,志愿者們化身知識的傳播者,向老年居民普及腦卒中防治知識,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增強其健康意識。隨后老年居民們參與了“彩繪流年·油紙傘藝術之旅”活動。在油紙傘上,他們繪制的不僅僅是圖案,更是記憶的碎片。有的傘面上綻放出家庭的溫暖,有的則繪出了自然的寧靜,更有老人以五星紅旗為背景,傾訴著對祖國的深厚情感。每把油紙傘都承載著一個故事,它們如同時間的見證者,記錄下了歲月的痕跡。而“古韻養生道·八段錦太極藝境之旅”則讓參與者體驗到了中國古老智慧的養生之道,強身健體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圖2:老年居民們進行油紙傘繪制、八段錦太極和“翻翻樂”游戲)
次日,實踐隊在天立社區繼續播撒歡樂的種子。“翻翻樂”游戲讓老人們找回了童年的純真與活力,中藥香囊手作之旅則在縷縷清香中傳遞了健康的祝福。接下來的“墨香伴老·扇上賦詩遨游之旅”活動中,每一柄紙扇都承載了老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家國情懷的堅守,展現了藝術對提升生活質量的獨特魅力。
【“春之花”青少年組:童心未泯,創想未來】

(圖3:青少年社區志愿活動結束合影留念)
7月11日下午,實踐隊轉戰大驛壩社區,為6至12歲的青少年打造了一場心靈成長的盛宴。在“雨點變奏”熱身活動中,孩子們在游戲與創作中學會了自我表達與情緒管理。隨后的“情緒色彩,繪夢成真”活動鼓勵孩子們將內心的色彩投射到畫布上,以特定顏色代表不同情緒,創作出融合個人情感狀態的藝術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彩色吹畫”環節成為了當天的亮點。孩子們將瀘州的地方文化元素和個人情感相融合,創造出一系列充滿創意與個性的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和藝術潛力,也為社區增添了一抹亮麗的風景線。

(圖4:孩子們進行“樹葉小怪獸”、情緒色彩繪畫等活動)
12日,志愿者們前往龍祥社區,創意的火花在多元化活動中綻放。“DIY川劇臉譜”讓孩子們親自動手制作川劇面具,通過了解每種臉譜背后的故事和象征意義,孩子們對四川的傳統戲劇藝術有了直觀而深刻的認識。而“樹葉小怪獸”活動則鼓勵孩子們利用自然界的材料,如樹葉、枝椏等,制作出一個個形態各異的小怪獸。
【逐夢藝愈:藝術的治愈,青春的擔當】
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不僅是對西南醫科大學學子社會責任感的一次檢驗,更是對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一次豐富提升。正如維吉爾所言:“愛,是永恒的主題。”藝術的治愈力量,在“逐夢藝愈”團隊開展的活動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它如同一場及時雨,滋潤了老年人的心田,點亮了青少年的夢想,讓藝術成為溝通心靈的語言,讓關愛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石。
未來,實踐隊期待與更多社區合作,持續開展此類活動,讓更多人享受到藝術帶來的快樂與啟發,共同書寫屬于我們的幸福篇章。因為,每一次的“緣繪心聲”,每一次的“藝啟韶華”,都是我們向著更加美好的明天邁進的堅定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