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農學子回訪家庭農場,現代科技助力增效農業生產
為了解歙縣現代化種植業發展現狀,講好農業產業振興故事,2024年7月12日,安徽農業大學"魚承薪火"實踐團回訪了安農校友方先生,受邀前往歙縣田梗園家庭農場,實地探查了解現代化農業技術對農業發展起到的作用。
生態與現代化并存,綠色有機保質放心
經方先生介紹,實踐團了解到該農場走生態化現代農業科技道路,農場內設有沼液池,采用秸稈和牛糞等發酵物自然發酵,水肥一體,通過管道直接輸送至田內,綠色健康不傷苗;以蜜蜂授粉代替人工點藥,降低了人工的勞動強度和成本,減少了化學農藥用量,同時蜜蜂傳粉能保持良種優良基因,更綠色生態;作物收獲后還會種植玉米苗旋耕肥田,番茄分茬收采以保持供應等。此外,他的家庭農場不僅順應當地地理情況,因地制宜布設了地下管道系統和噴灌滴灌系統,還采用了“稻蛙共生”、立體農業等現代養殖模式,在保證市場供應的基礎上優先考慮質量,產品種類眾多,綠色有機,品質較高,擁有穩定的客源。
圖為方先生正在向實踐團成員介紹使用技術。藺家瑤 供圖
方先生熟練掌握理論知識,三倍體育種、嫁接和組織培養等早已是他爛熟于心的內容。提及傳統農產品在新時代的銷路,他舉例提出可以將茶和菊花等產品打包一起售賣,順勢而上,滿足當下年輕人對材料新鮮、味道新穎的養生健康飲品的需求。
和實踐團談起未來農業發展方向,他說仍然是綠色和有機兩個最重要的方向,新時代生活條件改善,人們的訴求已經從“吃得飽”轉化為“吃得放心”。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已超越數量問題成為現階段消費者消費與購買的主要矛盾。方先生說,到了一二線城市,有機食品溢價空間就會大幅增加。對于這種情況,方先生毫不意外。他道,隨著食品安全知識的普及,未來會有更多的人愿意為自己的健康買單。
圖為方先生正在和實踐團談論農場未來發展。劉逸然 供圖
天災難遂人愿,重整旗鼓再出發
但現代化技術也難擋天災,今年6月的洪災對農場造成了不小的打擊,一片片精心布置好的田地被水沖毀,作物減產甚至絕收。農業難盈利,方先生直言不諱道,但他仍然樂觀地對待所遇到的困難與挫折,表示早已籌劃好重建工作,并計劃修建新的梯形堤壩等設施以應對未來仍然可能遭受的自然災害。
圖為遭受山洪災害影響的田塊。劉逸然 供圖
“農業是不可替代的產業,必須有人來做,必須做下去。”隨著家庭農場基礎設施系統的完善,管理系統也日漸完善。方文懷開始雇傭員工種植,將農場分區精確分配到個人,員工每日的工作也會仔細登記,將種植工作精準分配,以保證產品質量。其中,雇傭的員工幾乎都是一些鄉村的相對困難戶,在家庭農場的發展同時,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鮮活力。同時,由于新品種作物都要試種兩三年,達標后才可以上市,他還提供了農場內閑置地塊給高校科研人員進行種植實驗,助力新產品實驗和新農業發展。
本次暑期實踐活動,展現了關注地方發展、厚植愛農情懷的安農青年精神風貌,作為新時代的未來領航人,青年學子更應積累知識,并在不斷實踐中做到知行合一,為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通訊員 藺家瑤 劉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