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隨著中國社會對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認識的不斷深入,許多漁村逐步意識到傳統漁業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緊密聯系。在山東日照的海岸線上,張家臺村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以其豐富的漁業資源和深厚的漁村文化吸引著無數游人的目光。這里的漁業文化源遠流長,但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速,環境污染、過度捕撈等問題也逐漸顯現,威脅著當地漁業資源的可持續性。為了應對這些問題,張家臺村近年來在環保和漁業文化的結合上做出了諸多嘗試和探索。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漁隅勘行”社會實踐隊于2025年1月10日奔赴日照市東港區張家臺村,對其環保與漁業文化進行了一次實地走訪,見證了這里漁業文化與綠色生態和諧共生的生動實踐。
漁業文化,是張家臺村最鮮明的標簽。這里的村民們世代以捕魚為生,積累了豐富的漁業經驗和獨特的漁家文化。在村子里,實踐隊員們看到了許多以漁業為主題的雕塑和壁畫,它們生動地展示了漁民們捕魚的場景和漁家的生活習俗。這里的海鮮新鮮、價格合理,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和直播達人。游客們在這里不僅可以品嘗到地道的漁家美食,還能深入了解張家臺村的漁業文化。
然而,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張家臺村也面臨著環境保護的嚴峻挑戰。為了保護這片美麗的海洋家園,村民們積極響應政府號召,采取了一系列環保措施,努力實現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在垃圾處理方面,張家臺村實行了垃圾分類制度。村民們將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和干垃圾四類,并分別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桶中。同時,村里還設置了多個垃圾收集點,定期清理和轉運垃圾,確保垃圾不落地、不堆積。此外,村里還積極推廣使用環保袋、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等環保行為,進一步減少了垃圾的產生。

圖為張家臺村環境宣傳標語 蘇惠婷 供圖
在漁業生產方面,實踐隊員們了解到漁民們積極參與海洋生態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實施“禁漁期”,保護海洋生物的棲息地,維護海洋生態平衡。此外,張家臺村還大力發展海水養殖業,通過科學的養殖技術和合理的管理方式,實現了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除了垃圾分類和環保捕撈,張家臺村還積極推動漁業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據采訪了解村里漁民們仍保留傳統的捕撈方法,如使用傳統的漁網、漁船、漁具等。此外,村里還定期舉辦漁業文化節等活動,邀請游客們前來參觀和體驗漁家生活,感受漁業文化的魅力。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村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提高了游客對漁業文化的認識和了解。
在實地采訪考察中,實踐隊員們還了解到,張家臺村在漁業文化和環保方面還進行了許多創新。例如,村民們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合理的漁業管理、海洋保護區的建設以及科學的養殖技術等,探索更好的方式來保障海洋生態平衡。同時,他們還積極開發漁業旅游產品,將漁業文化與旅游業相結合,為游客們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旅游體驗。如依托陽光海岸綠道的建設,張家臺村大力發展民宿產業,為游客提供舒適的住宿體驗。

圖為張家臺村港口漁民漁船停靠 蘇惠婷 供圖
通過此次實踐考察,實踐隊員們深刻感受到了張家臺村在漁業文化和環保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村民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僅保護了美麗的海洋家園,還推動了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未來,相信在村民們的共同努力下,張家臺村將繼續保持其獨特的漁業文化風貌和優美的生態環境,成為更多游客向往的旅游勝地。同時,也將為日照市的生態文明建設貢獻更多的力量。(通訊員 蘇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