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是中華民族的根基和靈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它博大精深,經史子集、詩詞歌賦、傳統技藝等皆是其瑰寶;它承載著先輩們的智慧結晶,維系著民族的團結與認同,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家園,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為深入感悟歷史文化,探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為拓寬大學生的眼界與視野,激發當代大學生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為促進青少年樹立正確三觀、培養民族自豪感,曲阜師范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薪火相傳實踐隊于2025年1月13日召開線上會議并于2025年1月24日到達日照博物館,深入了解探尋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莒文化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圖為實踐隊員參觀日照博物館照片
進入日照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日照美術館中各種畫家的作品,涵蓋了多種藝術流派和表現手法,館內匯聚了古今眾多知名畫家的佳作,從傳統的國畫山水、花鳥,到現代的油畫、水彩等各類繪畫形式一應俱全。

圖為日照美術館部分畫家作品
隨著實踐隊員的腳步,實踐隊步入東方文明五千年的日照史前文化展廳,被譽為鎮館之寶的龍山文化時期的蛋殼黑陶鏤空高柄杯頓時引起我們的目光,它距今4000多年,堪稱新石器時代制陶工藝的巔峰之作。“薄如殼、黑如漆、明如鏡、硬如瓷”,口沿最薄處僅0.2至0.3毫米,器身精巧,分為杯狀上部、橢圓蛋形中空柄中部以及圈足下部,其細膩的質地與獨特造型,靜靜訴說著遠古匠人的高超技藝與審美意趣,彰顯著龍山時代無與倫比的手工造詣。

圖為莒故城示意圖
華夏文明燦若星河,猶如一軸長卷徐徐展開,從龍山古國的都城堯王城,到海防重鎮和著名商埠安東衛,再到魯中南腹地的貿易窗口,都訴說著日照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粗糙卻極具歷史意義的打制石器,是舊石器時代的遺物,默默訴說著遠古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的艱難生存與最初探索;館內的海曲漢墓陳列展,展出了陶器、銅器、漆器等1200余件隨葬品,反映了漢代海曲縣的經濟文化繁榮;莒故城、典型青銅器、重要遺址墓葬等,客觀展示了兩周時期日照地區的莒文化發展面貌,反映出莒地青銅文化的燦爛輝煌。整個展廳通過大量實物、復原場景,全方位呈現日照史前漫長歲月里人類的進化、社會的變遷與文明的孕育。
從日照博物館出來,實踐隊員們的腳步略顯遲緩,仿佛還被館內那厚重的歷史氛圍緊緊牽絆,久久不能忘懷那穿梭千年的文化光影。實踐隊員的眼神中滿是思索與回味,腦海中依舊閃現著日照博物館的種種。
在這一趟知識探尋之旅中,實踐隊員們感悟頗深。他們驚嘆于日照地區悠久綿長的史前文化,從舊石器時代的混沌初開到龍山文化的工藝巔峰,明白了人類文明演進的艱辛與偉大。也深知這些文物并非冰冷的器物,而是先輩們鮮活生活的見證,它們蘊含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跨越時空,滋養著當下。更意識到傳承與保護文化遺產的重任在肩,要讓更多人知曉這些瑰寶,汲取奮進力量,為續寫文化新篇而不懈努力,如此方能不負先輩,共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