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曲阜師范大學大學"明德篤行,奉獻青春"實踐隊聯合鳳凰街道綜治辦,在星河灣社區開展創新型社區服務活動。本次行動創新采用"安全+環保"雙軌宣教模式,通過理論講解與場景模擬相結合的方式,為社區居民帶來沉浸式學習體驗。
智慧防詐專題宣講
在前期籌備階段,該團隊特別邀請鳳凰街派出所反詐專家開展專項培訓,系統掌握當前電信詐騙的7大特征與12類話術模型。活動現場,志愿者采取"案例推演+防御演練"的創新形式,重點針對老年群體易受騙的"虛假醫療""親情陷阱""投資返利"等騙局進行情景再現。通過構建"可疑來電應對""信息核驗流程""緊急止付操作"三個模擬場景,使居民在互動中掌握"三防口訣":慎點鏈接、核驗身份、守護隱私。

圖為實踐團志愿者演示防詐應對技巧。馬慧華供圖
社區檢查員鄭學文特別指出:"新型詐騙往往利用認知代際差異,本次青年志愿者的數字化宣教方式有效填補了傳統宣傳的盲區。"
綠色生活實踐課堂
在環保宣教環節,團隊創新設計"垃圾分類挑戰賽",將理論講解轉化為趣味實踐。通過可降解材料制作的四色分類模型,居民現場參與"30秒精準分類"互動游戲。志愿者從生態價值、資源再生、社區治理三個維度闡釋垃圾分類意義,特別強調電子廢棄物、過期藥品等特殊垃圾的專業處置方式。

圖為居民參與垃圾分類游戲。馬慧華供圖
"原來廢舊燈管屬于有害垃圾""外賣餐盒需要清潔后投放",參與活動的張大爺邊操作智能分類小程序邊感慨。活動現場同步發放團隊自主研發的《垃圾分類記憶卡》,通過可視化數據展示單戶家庭年度減碳潛力。
本次雙主題宣教活動累計服務87戶家庭,創新采用"入戶講解+集中培訓+數字平臺"三維傳播模式。據團隊負責人介紹,后續將通過微信公眾號建立長效溝通機制,定期推送防詐預警和環保知識。"這種年輕化的傳播方式讓我們更容易接受",社區居民王女士在參與后表示。

圖為實踐隊員合影。馬慧華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