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院法潤水鄉實踐隊之調研背景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在法治化建設上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是在法治化建設的進程當中也暴露出了很多的問題。以鄉村法治化為例,我國鄉村地區的發展與城市地區存在著較大的不同,鄉村人口基數龐大,并且綜合素質水平也相對較低,并且受到傳統禮治秩序影響,鄉土社會中的人們法治觀念總體上較薄弱,因此這些因素對鄉村法治化建設的發展和鄉村振興目標的實現都造成了非常大的消極影響。
從國家下發的文件上能夠看出中央對于建設法治鄉村和實現鄉村振興目標十分重視。法治鄉村是根據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的建設活動。其中明確提到要加大農村普法力度,提高農民法治素養,引導廣大農民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2020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印發的《關于加強法治鄉村建設的意見》提出,要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體現新時代特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鄉村之路。在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推進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鄉村建設,指明了法治建設的根基在基層、薄弱區域在鄉村,而建設法治鄉村正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抓手,以法治保障鄉村有效治理,正成為夯實基層基礎的固本良策。
因此本社會實踐項目積極相應國家導向性政策的要求,以小見大,通過對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土樓地區的走訪調研,探究當地法治鄉村建設的現狀和鄉村近幾年來的經濟發展狀況。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土樓景區2008年申遺的成功吸引了國內外大量的游客,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申遺成功帶來的影響力逐漸下降,加上近年來新冠疫情影響,當地的旅游業發展遭遇嚴重打擊。本次社會實踐的目的是將鄉村傳統文化和現代法治文明有機融合,探尋鄉村法治建設對鄉村經濟發展的作用和意義,以法治進鄉村的方式為鄉村經濟發展賦能,使當地的鄉村經濟活躍起來,推動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土樓景區的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