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這是東坡先生筆下的煙雨江南,時光穿梭千年,江南煙雨仍不減當年魅力。2023年6月30日,湖北二師“匠心”實踐隊跟隨著煙雨奔赴杭州,追尋著先輩們的足跡重新走一遭“紅色之路”。
在這次調研活動之前,我們便知道了首站要來到錢學森故居,其實我對這一站的調研并不算太感興趣因為在我的記憶里錢學森先生作為我國著名的“兩彈一勛”勛章獲得者,大家對于他的早已非常熟悉。他,獲得舉世矚目的科學成就;他,作為公派的留學生畢業后毅然決然地拒絕了國外公司給出的優渥條件而選擇回國;他,即使國內科研條件艱巨也從未放棄。但當我真正走進錢老先生的故居時,我才真正意識到愛國精神并不能靠嘴上說說而已,更需要我們自己來到實景地親身觀察、感受。
故居通過大量歷史文獻、照片、書信和錢學森使用過的實物,結合新媒體展示手段,生動立體地展現了錢學森矢志報國、功勛卓著的一生。同時,展覽中的一些重點展項,例如錢學森之子錢永剛教授的采訪,以及記述錢學森童年練習寫字、折紙飛機等生活片段的影片,用溫情脈脈的家庭生活拉近觀眾與錢學森之間的距離,以平易近人的角度讓我們感悟錢學森精神和背后蘊含的家風傳承。
這樣的展覽方式,先能讓我們了解并沉浸在錢學森先生良好的幼時家庭環境之中,更能夠理解錢學森先生從兒時開始就勵志好好學習、建設祖國,也更幫助我們理解錢老先生在年輕時那樣一腔熱情地全心全意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奮斗。
作為國內現存唯一為紀念錢學森而修繕的傳統民居,錢學森故居將科技與人文相結合,讓偉大科學家的成就與貢獻從幕后走到臺前;將歷史與現實相結合,讓我透過科學家個人的奮斗史和國家的發展史,對建設科技強國的現實需求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錢老先生將個人奮斗與國家發展相結合,讓我們感悟到科學家精神下的愛國底色, 激勵著我們這一代的科技工作者將肩負起歷史責任,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自己的貢獻。
于我自己而言,走出錢學森故居之后,或許心中便多了許多感觸。老一輩們為了讓新中國科技的繁榮昌盛,他們可以拋棄所有金錢與名利,他們只有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像孩子般付出自己的一切只愿祖國一切就好。如今中國科技發展如此之快,正是因為有他們不計功名日復一日的付出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們應感恩這來之不易的一切,學習老一輩科學家們的愛國精神,將個人的追求融入時代的大潮流里,將我們自己的目標和國家發展緊緊聯系在一起。我們不能忘記老一輩科學家們的付出,我們要傳承他們的精神,更要跟隨者時代加以變革。從現在做起,認真學習,盡自己所能為社會貢獻出自己一點點小小的力量。
錢學森故居,這座歷經百年滄桑的老宅被時代賦予新的使命,它也因此煥發新的生機。
煙雨依舊還在,我們的步伐也永不停止,這趟“紅色之旅”還在進行著。(通訊員 廖韻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