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是青年人才的孵化基地和孕育土壤,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青年學生的頭腦中生根發芽,引領青年學生進行思想構建和價值轉化,是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本強基的“使命工程”。在此背景下,我們曲阜師范大學“悠悠古韻慧賡香”實踐團隊的隊員前往日照市豐勤生態園、東籬允陶非遺工坊、日照市博物館等,開展為期三天的調研活動。
我們滿懷期待地來到了位于東港區兩城鎮孫家管莊村的“日照市豐勤生態園”,我們向陳峰老師請教了生態園的經營與綠茶的種植須知、了解當前日照綠茶市場的行情等。實地參觀了茶園,才意識到茶葉的生長需要良好的人文環境和土壤條件。在這片藍天白云、氣候宜人的土地上,種植者們辛勤耕耘,輔以對土地的細心呵護,種茶的過程是充滿著敬畏與責任感。在豐勤生態園中,我近距離感受到了日照綠茶的獨特魅力。即使已在凜冬,但當風吹拂著茶樹,我仿佛嗅到了清新的茶香,整個人也仿佛被茶樹的清涼所包圍,我好像親身感受到了茶農們的辛勤與付出。他們默默耕耘在田間地頭,從清晨勞作到夜幕降臨。他們用心守護每一棵茶樹,精心呵護著這片茶園,不畏風吹雨打,只為釀造出更優質的茶葉。這份專注、這份執著是無法用語言詮釋的,有的只是無盡的敬佩。

圖為陳峰老師為實踐隊員講解茶樹相關知識。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崔震奇 攝。
而后,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我有幸觀摩了茶葉加工的工藝。在加工車間里,炊煙裊裊,一股濃濃的茶香撲面而來。我被一臺臺機械操作所吸引,加工大廳里忙碌的身影,顯得相當繁忙。茶葉的加工工藝顯然是一個充滿技術含量且需要長期耐心積累的過程。我親自嘗試了一把揉捻茶葉的工序,只能艱難地堅持幾分鐘,便讓我的手指感到酸痛。這樣一點點的體驗,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茶農們的辛勤勞動。他們為了生產一杯好茶,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在與陳峰老師的對話中,我體會到一位默默傳承茶文化手藝人的。當今高速發展社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改變,年輕人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日益凸顯。不說別人,哪怕是我也更青睞于精致的生活方式,對美食、時尚、旅行、文化等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伴隨著這種追求,茶葉似乎被漸漸邊緣化,少有新一代年輕人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去了解茶葉文化和品鑒茶葉的美妙。然而,茶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同樣值得我們深入了解與傳承。陳峰老師向我們介紹時說到,在現實因素、商業利益的驅使下,一些茶葉生產商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潤,進行了惡性競爭和以次充好的行為。在我看來,這些行為直接影響著茶葉品質的提升和傳承。茶葉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其品質應該得到尊重和保護。因此,市場上的競爭應該不僅僅是價格和銷量的競爭,更應該是對茶葉品質和文化價值的競爭。我們也有責任去選擇那些真正尊重原料、注重品質的茶葉,這樣才能讓茶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為高品質的生活增添更多深刻內涵。

圖為陳峰老師為實踐隊員解答疑惑。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崔震奇 攝。
在我看來,茶文化的保護更多的是蘊藏著對傳統文化的保護。而對傳統文化的保護,不僅僅是一種情懷,更是我們對歷史與傳承的責任。茶葉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人文內涵,應當得到我們的尊重和呵護。在當下快節奏的社會中,我們需要在傳承茶文化的同時,秉持創新精神,不斷探索和發展茶葉產業。既要繼承茶文化的精髓,又要積極融入現代科技與管理手段,提升茶葉的品質和市場競爭力,讓茶文化在創新中煥發新的生機。傳承與創新同等重要,在呵護茶文化的道路上,我們需要不斷探索前行,喚起更多人對茶葉文化的熱愛與重視,讓茶文化在當代煥發新的生機和魅力。(通訊員:郭燕昊)

圖為實踐隊員合照。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孫凱寧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