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河海大學“企業家精神”調研團走進南通世睿電力科技有限公司,與公司監事朱建軍深度交流,從企業實踐中探尋商科大學生社會責任培育的路徑與靈感。

實踐團隊首站聚焦企業內部責任場景,朱建軍帶領實踐團參觀企業各區域。企業文化墻上“以科技賦能電力行業可持續發展”的使命愿景,可以讓人直觀感知企業錨定的社會價值方向。員工休息活動區,空間布局溫馨、休閑設施齊全,都傳遞出企業對員工的關懷。朱建軍介紹,這里定期開展的團建、培訓與心理講座,讓“以人為本”的責任理念落地。企業產品展覽中心內,研發的膠囊等高科技產品成為焦點。世睿公司憑借技術創新提升電力系統效率、降低能源損耗,以產品的實際功用體現企業踐行環保責任的努力。


訪談環節,朱建軍向實踐團展具體闡述企業家精神與社會責任踐行。作為成立十年的“年輕企業”,世睿電力在發展中大量引進不同院校畢業的年輕人,借新鮮血液激發創新活力,也由此萌生助力大學生成長的責任感——愿為大學生開放社會實踐通道,讓他們用所學的新理念、思維,反哺企業經營管理。談及行業突破,他詳解企業聚焦電力客戶痛點的研發路徑:針對國內電力配電變壓器儲油柜膠囊手工粘貼易損、影響設備穩定的難題,企業投入研發,2020年成功推出相關產品,提升國內膠囊技術,相當程度上減少了對國外技術的依賴,以技術創新筑牢企業社會責任根基。
在帶動區域產業升級上,企業以“區域協同創新實驗”為抓手,聯動高校開展聯合研發,攜手上下游企業攻克技術難關,還在“電力聯盟”中積極輸出技術能力,助推區域電力企業發展。平衡前瞻性研發與當下市場需求時,企業堅守“以技術創新引領發展”理念,每年拿出不低于營收5%的資金投入研發,保障產品技術迭代,適配行業發展節奏。為踐行綠色發展戰略,企業打造“江蘇省綠色工廠”,在環保投入與員工權益保障間尋得平衡,讓綠色生產與員工福祉并行。面對企業責任與短期效益的沖突,“共創共享”理念成為決策標尺,企業發展成果持續反哺員工,高額福利投入讓員工在生產之余享受到生活的快樂,以實際行動詮釋責任與發展的共生邏輯。

談及商科大學生社會責任知識儲備,朱建軍建議,學生需緊扣經濟發展脈搏,將所學理論融入真實經濟場景,針對不同企業經營模式,把課堂知識轉化為實踐動能,真正實現學以致用。
訪談末尾,實踐團隊開展微視頻素材采集。朱建軍站在企業LOGO墻前,向商科大學生送上寄語:“希望你們扎實完成學業,大膽投身社會實踐,把知識化作社會發展的動力,貢獻屬于你們的力量。”
此次實踐,河海大學“企業家精神”調研團通過實地走訪、深度對話,從南通世睿電力的責任實踐中,深刻理解了企業家精神如何與社會責任融合。企業在技術創新、員工關懷、產業協同中的探索,為商科大學生理解社會責任、培育責任意識,提供了具體參照,也讓“以實踐賦能成長,以責任驅動發展”的理念在交流中持續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