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費用的舞弊手段
(1)將超法規的支出列入管理費用。
這種舞弊手段的表現為:
①企業將自己的固定資產或者無形資產的購置列入了企業管理費用賬目當中;
②有些企業為了一己之私對政府相關人員進行行賄,將行賄費用以管理費用的名義列入賬簿中;
③一些企業的負責人給自己支付較低的工資(低于繳納所得稅工資標準),另外虛構職工人數,給非企業職工的家庭成員發放工資,將發放的工資列入管理費用中。
(2)將列入固定資產的費用列入到開辦費中。
將列入固定資產的費用列入開辦費中,這樣就可以虛增管理費用,虛減利潤,達到少繳納稅款的目的。
(3)管理費用的結轉不按照規定全部轉作當期損益。
有些企業沒有完全將管理費用轉作當期損益,將其部分計入到產品成本或轉入下期。目的就是想調節利潤。
(4)把應計入成本的運輸費列入管理費用。
企業購入固定資產、專項投資用的材料和設備的運輸費應計入設備或材料的成本,但有些企業卻將這部分運輸費列入管理費用中。
(5)不按規定攤銷無形資產。
企業的無形資產攤銷都記入“管理費用”,但有些企業為了調節期末利潤,人為地多攤或少攤無形資產,從而多計或少計費用,以達到其目的,
(6)任意擴大開支,提高費用。
按照規定,各項開支均有標準,但在實際工作中,卻存在著許多亂計費用的問題。有些企業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任意擴大開支范圍和提高開支標準,從而提高企業費用水平,如管理費用水平,從而減少當期利潤。
(7)將管理費用計入生產成本,或將生產成本計入管理費用。
2.財務費用的舞弊手段
(1)將利息轉入小金庫。
(2)攤銷方法前后不一致。
(3)利息支出的處理不合理。
(4)匯兌損失。
①有些企業列支的匯兌損益根本沒有發生;;
②匯兌損益的計算不正確,前后采用的計算方法不一致;
③將不同數量的外幣之間的記賬本位幣差額當成匯兌損益;
④有些企業人為地將籌建期間發生的匯兌損失計入生產經營期間的匯兌損失。
(5)手續費。
有些企業支出的部分手續費不合理、不合法,用于不正當的用途;而有些企業將應列入其他費用項目的或者應在前期、下期列支的手續費計入當期財務費用。
3.銷售費用的舞弊手段
(1)虛報銷售費用。
主要有以下三類情況:
①在產品價格調整時,廠家會清點庫存,然后進行差價補償。業務人員就會伙同經銷商,虛報庫存數量,以獲取更多的補償;
②在產品出現質量事故需要賠付時,為減少事故的負面影響,企業一般都會要求經銷商及當地業務人員盡快處理,具體的賠償由經銷商先行墊付,再由企業補償。許多經銷商趁機 聯合廠家的駐地業務人員,虛報賠償額度;
③在終端銷售費用支付時,經銷商或業務員夸大支出,從而套取企業費用。
(2)變賣促銷品。
經銷商將廠家所下撥的促銷品和贈品進行變賣,這是經銷商最常用的手段,雖然每一次變賣數目不大,但是積累起來數目就不小,從而使企業的銷售費用大增。
(3)銷售費用的結轉不正確。
有些企業不按照規定結轉產品銷售費用,多轉、少轉或不轉銷售費用,從而人為地調節利潤。
(4)制造假賬。
在進行區域型的有獎促銷活動時,經銷商會聯合企業的業務人員,把有價值的獎項全部提前找出,再偽造消費者的中獎記錄,向企業申領。或者是編造消費者返單記錄,夸大補償消費者的數量,申報更多的補償品,隨即變價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