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的顯著特點是在生產經營中,能連續在若干個生產周期內發揮作用,保持其實物形態,其價值則隨著生產經營活動逐步轉移。搞好固定資產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一環。
一、注重在建工程核算,正確核算在建工程成本
在建工程的交付使用時點和竣工驗收時點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一項在建工程在竣工驗收轉為固定資產時,往往要經過基建期、試生產期、驗收期三個階段;而基建期完工時點可以認為是在建工程交付使用了,但不一定進入正式生產時期,如果有產品生產,也僅僅是試生產、負荷試車。在試生產階段,由于產品生產的不穩定性、生產工藝的試車檢驗、組織生產人員的過渡等均對產品質量、數量的穩定達標產生影響。所以,該階段出現的試車損益極具不確定性。這就要求我們在基建期和試生產期把握好會計核算,正確核算工程成本和試車產品的生產成本,為工程全面通過驗收打下基礎。
1.借款利息應分別情況處理:屬于在固定資產尚未交付使用前發生的,計入在建固定資產成本,借:在建工程?××工程?,貸: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等科目;固定資產交付使用后發生的,計入當期損益,借:財務費用,貸: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等科目。
2.外幣借款因匯率變動而多付的人民幣,在固定資產尚未交付使用前發生的,計入在建工程的成本,借:在建工程,貸:長期借款等科目;固定資產交付使用后發生的,計入當期損益,借:財務費用,貸:長期借款等科目。因匯率變動而少付的人民幣作相反會計分錄。
3.購建固定資產時,如非正常中斷時間較長,中斷期間發生的借款費用不計入所購建固定資產的成本,應將其計入當期損益;但如中斷是使固定資產達到可使用狀態所必需的程序,則中斷期間發生的借款費用仍應計入購建固定資產的成本。
4.在建工程在交付使用前所得的收入,沖減在建工程成本,借:銀行存款等科目,貸:在建工程?××工程?。
5.在建工程發生單項或單位工程報廢或毀損,扣除殘料價值和過失人或保險公司等賠款后的凈損失,計入繼續施工的工程成本;如為非常原因造成的報廢或毀損,或在建工程項目全部報廢或毀損,其凈損失計入開辦費或營業外支出。
6.如果某項工程已完工交付使用,但尚未辦理竣工決算,應估價計入“固定資產”賬戶,并按規定計提折舊,待辦理竣工決算后,再按工程實際成本調整固定資產原估價值及已提的累計折舊。?試生產階段可以預提折舊,試生產發生的損失,可在竣工驗收時進入在建工程成本一并通過驗收;征得稅務部門的同意后,可按產品正常生產核算產品成本。?
二、加強固定資產管理,提高固定資產使用效率
為了便于固定資產的核算與管理,應根據不同的需要對其進行合理分類。主要可從年限、自然屬性、經濟用途、所有權關系、使用情況等方面分類。
固定資產增減的明細核算應通過“固定資產登記簿”和“固定資產卡片”分別進行,并保證與固定資產總賬核對相符。
固定資產的總分類核算應當設置“固定資產”賬戶。此外還應設置反映其價值損耗的備抵賬戶“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折舊不僅是一個重要的財務問題,還是個重要的稅務問題。因此,必須采取科學的方法進行計提。計提折舊的主要因素是原價、預計凈殘值和預計使用年限。在計提折舊時應首先注意:計提折舊的范圍、計提折舊方法的選擇、折舊年限的確定等有關規定。計提折舊的方法一般應采取直線法。經有關部門批準還可選用工作量法,以及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兩種加速折舊法。上述各種方法要注意對比各自的優缺點。
對于固定資產修理,外商投資企業處理比較簡單,一般是在發生時列為當期費用,但若修理費用數額較大,也可采取事先預提分攤方式。
固定資產要定期進行清查,至少每年一次,以保證其安全完整和充分發揮效能。對于清查中的盤盈盤虧應按規定及時處理。
對于固定資產報廢、毀損及出售的清理,除了注銷固定資產有關賬目外,還要注意固定資產清理損益的核算。
在建過程的核算重點是有關明細核算,除注意自營和出包兩種形式的在建工程外,還要注意其中七個明細賬戶的運用和有關賬項的結轉。對于報廢在建工程的損失,也要根據不同情況按規定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