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升級提速,信用經濟展示更多活力,消費金融行業正積極推動全社會誠信體系建設。6月14日人民銀行“信用記錄關愛日”前夕,中郵消費金融公司等三家領先消費金融公司聯合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開展“信用城市簡單點”主題66信用日活動。消費金融企業正通過線上線下觸點聯動,激活海量城鄉客戶的“信用變現”,共建信用中國。
城鄉居民對正規消費金融服務需求巨大
隨著消費信貸市場增長,正規消費金融渠道需求巨大。以正規持牌軍中郵消費金融為例,線下依托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合作網點基礎,線上以“中郵錢包APP”為引擎,完成向廣大城鎮用戶服務觸達。
2017年第一季度人民銀行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傾向于“更多消費”的居民占23.8%,為2009年二季度以來的最高水平。農村消費增長明顯加快,鄉村消費品零售額為1.24 萬億元,同比增長11.9%,高于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增速2.2 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農村消費信貸需求對社會征信體系建設提出更高要求。《中國社會信用體系發展報告2017》顯示僅有4億人在央行征信系統發生消費信貸記錄。消費金融公司服務推動城鄉居民“信用變現”,建立信用消費習慣,減少騙貸風險和被動信用損失,對構建誠信社會發揮關鍵作用。
線上線下渠道產生“信用經濟”疊加效應
中郵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等三大企業與支付寶、芝麻信用管理公司通過“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流量平臺”的合作,推廣誠信借貸理念,拒絕欺詐犯罪,通過線上線下服務產生“信用經濟”疊加效應,幫助用戶建立珍視信用的意識。
消費金融專家黃卉表示,消費金融重要基礎是風險定價能力。消費金融公司、信用機構與流量平臺聯合,通過大數據精準判斷消費者信用級別,動態匹配信用資產,從而識別優質客戶進行優惠定價,降低欺詐風險。中郵消費金融公司依托其股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廣泛覆蓋網點優勢,可助力“66信用日”活動實現渠道下沉。互聯網企業的強大流量與中郵消費金融龐大的服務網絡觸點產生疊加效應,實現真正的“普惠金融”。
據南方都市報金融研究所聯合廣州金融局發布的《2017年消費金融行業報告》,過去5年我國消費規模快速增長,消費信貸需求將不斷增強,其中月收入3001元至5000元的中低收入群體最愿意申請消費信貸。業內預計,以消費金融、共享經濟為代表的“信用經濟”產業成為“消費升級3.0”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