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一游引發的管理新理論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南極……
剛從南極回來的時候,逢人就自豪地或者說情不自禁地提到南極之旅,那一個個一同尋夢的隊友們,他們分明的個性,鮮活的笑臉;那里的企鵝、海豹、鯨魚、信天翁;在那里所做過的那些以前從沒經歷過的事:乘皮艇、環游、登陸;那里澄澈的藍天,舒卷的白云,蒼老的冰山,無盡的白雪,蕭殺中的一抹倔強的綠意……
所有這些,網絡我的思緒,使我的心胸感情漲滿。光陰荏苒,旅程不覺就已經是兩個月前的事了。今天,靜靜坐在電腦前,翻看相機中留存的南極影像,清理回味當時的思緒情懷,面對無數日常的瑣屑,當時的感知又悠悠、悠悠地飄了回來,如酒一樣地隨歲月的流逝而益加醇厚馥郁。
旅行,南極旅行,探險
首次登陸南極大陸布朗斷崖(胡玉紅攝)。
極之夢
我是個感性的人,愛做夢,常有的夢境是駕著船在激流中穿過一座座山峰,美景滿目,風吹著我的頭發,像旗幟一樣地飄揚,前額和臂膀沁透絲絲涼意—這熟悉的絕非杜撰的夢境,竟然在南極的環游中驗現(—我相信很多人都會有到某地或做某事時突然覺得似曾相識、夢境驗現的經歷)。
旅行,南極旅行,探險
企鵝像是在列隊歡迎我們(羅仲文攝)。
記得整個途中,為什么去南極是我問隊友們最多次的問題。回答則或挑戰自我,或逃離日常瑣事,或追求不同的生活方式。雖然眾人所答不一,但這些想法的背后其實都指向一個目的—去如幻的極都尋夢。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南極,或許在蹣跚行走于泥濘塵世中的人們眼里,去南極是一次再生的洗滌?或許是覺得去南極可以脫下人生舞臺中的各色面具,成為最本色的自我?或許一路走來,渴望已久,想去南極釋放自己內心最柔軟的情感?或許深深感悟人之渺小,想去南極尋找心靈與宇宙的相接點?
不知道夢是不是人心中最隱秘的希望。也許夢到底是什么大家都還不明晰,只是隱約憑著感覺走。私下里我們自稱“夢之隊”,坦白了這是一個追夢的人群。
旅行,南極旅行,探險
夢之隊的小明星林子昱(薛燕提供)。
看德邁國際的創始人、總經理林建勛,常年在全世界探索旅行,足跡遍布七大洲,他是中國休閑主題旅游行業的創意先鋒與踐行者,他數番組團去南極,我想他的夢就是與人分享自己的夢,希望南極返回后的社會精英能把環保的理念傳播給親朋好友,帶動更多的人關注環保、關注地球這個唯一的母親。
看中國國際自駕游第一人李峰,他“希望在非人為的世界中,看到自己鏡頭和指尖所及,感受那股心靈的震感,以求靈魂得到洗滌”。
看吳德華,他要“朝拜地球的最后一塊圣地,體驗和禪悟寧靜中的真諦”。剛到南極就詩情勃發,寫出了一篇篇《夢幻島寫生》、《鷓鴣天》、《江南春》。而且我想他一定是在南極的天寒地凍中穿汗衫打太極的最年長的中國人。
看林子昱,他是夢之隊里的小明星,還在上小學的他的夢想也最為純真—登南極看企鵝,以后要更環保來保護可愛的企鵝,倘若申請吉尼斯之最,他無疑是登南極的中國人中年齡最小的,他為夢之隊增添了春天。
看蕭瑋,中國搖滾音樂的標桿人物,理了個朋克頭,聽說他隨和、愛玩,甚至不務正業,可我采訪過他,感受到他是一個很有追求的人,也很敬業,他信仰綠色與和平,分明在逐夢途中十分的執著……
我實在無法在這里一一盡列那些可敬、可近、可愛、可書的團友們。只是不可不提,此番極地行中與夢之隊一起的人們,何嘗又不在追夢呢!看責任感很強并對南北極地理、人類航海史了如指掌的路易斯;看英俊的希望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小伙子何塞;看對中國人特別友好的把野生動物拍絕了的攝影師西蒙;看建立了南北極交流網站但不茍言笑的阿克塞爾;看有資深太極教學經歷的女探險家蘇珊……在這條船上,委實有著太多的逐夢人—“夢想南極就是夢想生命的怒放”—對于這一點,既共鳴,又共識。
極之韻
雖然之前已在影片畫冊中多次看到過南極,但人到南極實地、親手觸摸皚皚積雪,讓冰川在眼前漂浮過,享受浪打臉頰的感受是不同的。要狀得南極之神韻,也不是件易事。細細追思那些在南極的時日,大部分時候的極地是沉郁的,似是整個天地都被抽離了暖色調,只剩下海之藍、雪之白和山之灰,極簡約的色彩搭配,再輔之朦朧的水霧,使得眼前的山水由實入虛,逸出天地。似乎中國年代久遠的水墨山水畫,在此得到了實地的無限延展和生命……但我們也看到過極地太陽。在納克港(NekoHarbour),我們第二次興奮地著陸南極。登高望遠,霞光與群鷗齊飛,海水共長天一色。而那個陽光啊,如同琴弦普撒在連綿的冰川上,大音希聲,天地有大美而無言……午后,我們乘皮艇環游,一路小心翼翼地繞過千年的藍幽幽的穿越了時空隧道的冰川。那著名的七姊妹峰相依相攜,在天幕中先明白地印出,又迤邐地投影在瀲滟中,相濡以沫,流光溢彩,婀娜而又遺世獨立,明艷而又空靈絕塵。而環顧四圍,點點浮冰如白蓮般連天盛開—記得在印度教中,藍是神之色,象征著海洋、天空、河流等大自然物體中最飽滿的顏色,是保護神毗濕奴無所不在的象征。永遠忘不了南極那個遍布的藍啊,純粹得沒有一絲雜念……
當然,人說去南極,除了看冰雪就是看企鵝了。在天蒼蒼、水茫茫,風吹冰雪的極地中,那漫山遍野的企鵝,搖搖擺擺的,絕不認生。而最打動我心扉的是它們引頸遠眺的姿勢,我總是想,企鵝們最愛作此狀,不知它們是不是在企盼,如果是,那它們企盼的又是什么呢?難道它們也有人類似的永遠都難以滿足的欲望嗎?不過,在我看來,企鵝起碼是個矛盾體,因為我又注意到,對于常年帶著各式面具游走于都市的人而言,企鵝那對極具卡通味的小眼睛,會讓所有人卸下心防。似乎企鵝集體都善用這種無憂無慮的純粹特質去“迷倒眾生”。倘若凝視久了,會發現絲絲琉璃縈繞其間,如渺冉的胭脂扣般,別有一番洞天。這種特有的永恒靜謐的對視會使你躁動的心純凈下來、平靜下來……
極之用
由《世界經理人》發起、德邁國際承辦的“一個地球一個家,走進南極,百人環保行”,是史上到南極的擁有最多企業家的團隊。《世界經理人》出版人裴克為曾熱心地給此行助長聲勢,他親為蔡景暉的《到南極》一書作序,在讀完該書后告訴我他最感動的地方是沙克爾頓的故事。還記得一次在奧思卓的餐廳里,團友楊孟菲所說的來南極的原因很出乎人意料。這位曾做醫生而后創業、外表柔弱溫婉的女士曾讀過很多航海書,并且非常崇拜沙克爾頓,她夢想沿著當年沙克爾頓的足跡前行。確實,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南極,極地探險也可以給參與者很多管理上的啟迪。
沙克爾頓和其團隊曾在南極孤島上被困兩年之久,期間所經歷的無數生存絕境、沮喪和恐懼,足以令任何團隊崩潰,而作為負責人的沙克爾頓卻能在漫長的脫險過程始終以身作則、鼓舞士氣,成功保持了團隊求活的欲望,并最后安全拯救團隊。
當年曾是他探險隊隊員的雷蒙德·普萊斯列甚至說:“若是你處在毫無希望的情境下,那就跪下來乞求沙克爾頓吧”—這種巨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是如何形成的呢?細細地讀那些探險記,我們發現,首先是沙克爾頓在選擇團隊成員時就非常慎重,他沒有任何空洞的許諾,而是讓有共同目標的人走到一起來。人才一旦選用,他就對自己部下很負責;面對極地困難時,能始終保持樂觀心態;尤其是逆境中不使用特權,當生存條件極端惡劣時,在團隊物資配置上永遠是隊員優先,自己落后。在近一個世紀后,沙克爾頓的做法已成為經典,還被列入MBA教程,或許所有的職業經理人都可以嘗試把其精神施行于日常團隊管理中。
現代化的市場猶如極地氣候,充滿變數,對外而言,多變的外部競爭態勢,逼迫企業組織必須不停調整自身;對內而言,小到一個項目推進、大到一個組織變革再造,都需要謹慎細致地處理。也正由此,任何一位管理者都必須清楚地梳理出自己的管理思路,并保證團隊在無休止的內外部困境中能夠抗壓并朝有益的方向推進,尤其對管理者自身而言,其領導力不能因局勢變化而屢被質疑,以致引發團隊分歧而最終處于失敗的境地。
極地行本身可給人的管理啟示也不少。比如在庫弗威爾島(CuvervilleIsland)登陸時,天氣突變,落隊團員流連與企鵝合影,登陸指導的探險隊員簇眉疾呼。回程途中,小小的皮艇被送上浪尖,轉瞬又被甩入漩渦底部,冰水打在眾人的臉上、滲進嘴里和衣服中,冰冷咸苦。這時候,個別曾暗自希望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刺激些的人也沉默了,恐懼也隨之而來—在這樣的時刻,如何克服恐懼、控制自己情緒、鼓舞士氣,撐過艱難階段,是一個探險者的基本素質,也是一個企業管理者的核心素質,如果能夠成功相向,這對自身領導力的塑造將有著巨大的作用。
探險中面對的驚濤駭浪和外部條件的蠻荒,是大多數人以前未體驗過的,其實在沒去前多少會有些恐懼或者說擔憂,德邁林總的先行和讓自己心愛的孩子同行,事無巨細地精心安排,員工們的微笑和不厭其煩,與團員們的零距離接觸等,也都是消除團隊成員疑惑的管理亮點。
至于德邁所選擇的奧思卓游輪,擁有量身設計的航程、出色的餐飲和后勤服務,加上全程配備的優雅法式娛樂,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屬于典型的西方式的精密管理架構。這些無疑也能給參與極地行的同行和有心者增添學習管理的機會。
極之思
極地是一個適合思索的地方,我想南極的“極”意即最邊緣,在中國的字典中,“極”和“最”是相通互訓的。極地行間,團友們就喜歡在一起議論此行中的種種之最:赴南極史上最大的中國團隊;最早乘坐奧思卓的中國人團隊;最早把佛教音樂帶上了南極;團隊中則有最早到南極的佛教僧人;年齡最小的中國人;最早做自駕環球游的;擁有最多企業家的;最多對夫妻;最多家庭組合形式;最長的56000公里的航程;最有紀念意義的人類登極100周年……凡此種種,我覺得中國人最愛追求“最”,也很愛與“最”相互攀比的高、大、全。
又,南極的極既然意為最邊緣,邊緣即極端。在中國文化中,盡管孔子也說過“叩其兩端而竭焉”之語,總體說來,會有一個“中”字橫在心頭。且大多國人雖喜“極”卻不是極限、極致的“極”,而是太極的“極”,此極非彼極。中國是很有“極”思的民族,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庸也是一種極致,何況到唐代折中就已經發展成了極端圓融。應該說中國人認定了極端圓融的思維比極致思維更上一層樓—不僅是追求單線條的極致,而是一種立體全方位的極致。中國人不滿足于單線條的極致,總試圖囊括一切。至大無外,這是何等的氣魄與追求!
不過國人的“極”思,體現到日常實踐中,就像圓規一樣,無論轉軸長短如何調整,必然有“中流砥柱”之支腳確定原點,所以外圍可以解構、延伸,但“折其中”的原點卻極難顛覆,所以定位就格外重要。而且從圓的含義來看,庸是一種集體性的遷移思維模式,求整求全,如同圓規一樣,要大面積調整,必須把整個圓規重新抬起來,支腳再定位,否則光靠固定的轉軸延展,容易在一個死胡同里畫圓打轉。況且整個提起,等于全盤否定之前的立足點,再重新來一次,這完全重塑的難度系數非常之高,所以中國企業領導更迭之后往往處于重新規劃,較少有對前任思想、理念、經驗和智慧等的繼承和發揚。這樣一來,使得管理沒有積累,沒有線狀的延續。
從文化習慣上,我們較少具備西方追求單線條的肯定抑或是否定,反而總試圖在建立一種立體全方位的整體性極致,比如一些宏觀愿景,或組織管理內最難實現的人類秩序之終極目標,現實中并沒有點線基礎極致去先成就面的極致,一如空中樓閣,總試圖囊括一切,很難落于實地。喜歡批評西方人的都認為他們愛走極端,
一往無前。他們的思維是線性的,“極”是優勝劣汰、可以自由滑行向某一極單方向無限延伸,追求極致。不過從求全責備的環顧極思眼里還是不全面。
盡管只有平庸的人才會把中庸理解成為平庸。但從中庸中突破確比從西方的單線思維突破要困難太多……
如此種種的極端之思伴隨我穿越德雷克海峽,思潮隨浪起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三洋聯通,沒有任何大陸阻隔。由于地球自轉而西風起,冷暖相激,風浪加劇,看著南大洋的大浪奔騰而來,似乎要吞噬船舷,人們也開始暈眩,不知所從……中西管理文化交流中的沖突,不正是這樣嗎?此情此景,怎不讓人感嘆!任何交融都有著與生俱來的沖突和困難,但隔離的水域終究是要融會貫通的,只有一個地球啊。
極之情
人生最重要的莫過于情。寫到這里,就想到了我的室友呂靜(Coco),她有才華、有思想、有追求,有一雙深邃美麗的眼睛。一路上,她一直關照我。記得船行南極,天水蒼茫,除了僅有的一次碰到過一只探險的帆船,從沒見過其它。這一天,遠遠開來了奧思卓的姐妹輪。廣播中用三種語言慶祝,甲板上一片沸騰。歡呼聲中,姊妹兩輪緩緩擦肩而過,而Coco則一直在我們房間的露臺上為對面甲板上揮手的過客們激情跳舞,那活力四射的舞姿永久性地在我腦海里留下了一抹剪影。
剛從南極回來后不久,資深媒體人胡玉紅在南寧組織了一場非常精彩的有關南極的活動,邀請我去了南寧,活動中我還碰到了德邁總裁林建勛,發現我們三人不約而同地都穿著去南極時發的沖鋒衣,不覺環視會心而笑了—這沖鋒衣上精心設計有百年南極的logo,剛歷練過南極的風霜、浸潤過南極的雨雪,穿著它,分明是一份不言而濃郁的對南極的思念。
說起這沖鋒衣,就不能不提到捐獻人——創辦北京探路者戶外用品公司的王靜。這次我們去南極還穿了探路者研發的首款“南極內陸靴”,這種靴子采用了特殊的高保暖防水鞋墊科技,能夠抵抗零下50攝氏度的低溫環境。綠色的防水保暖靴,像支撐花瓣的綠萼浮動在極地的白雪中,伴隨我們一路。王靜自己曾徒步100公里到達南極極點。所以沖鋒服和靴子都設計得很實用,而在為勇士們準備的這一批批優質用品中,能說不飽含了她深深的南極情嗎!
從感性上來說,或許對于沒有觸摸過南極的人而言,它冷峻肅穆,難以親近,只有等你身臨其中,才會有一股只可意會的暖意橫亙在你我心田,是那般的溫柔、綿延。一個地球一個家,整個社會,情愫相伴。更有與極地相關相連的、豈能盡說的情的方方面面!如果在情的縱橫坐標上各取一點連成線,然后向極的方向延伸,扣其兩端,極端圓融,你想攏括該有多么的廣遠!
歲月流轉,我不時能收到企鵝友們的一聲時令問候,幾行節日賀辭,數張驕人圖片。去了南極,又遺憾所到只是南極的一個邊角,還未達到南極的極點,即便去了南極,還想去北極,去了南北極還想超越地球,走向無盡的宇宙……極的挑戰無限。新的追求萌生不斷。在微博、QQ和世界經理人尚品人生網站的旅游攝影大賽中,極地情就這樣方興未艾、生生不息、心心相傳。
對于我來說,南極是一本書,是一本沒有讀完的書。也是一本很需要續寫新篇章的書。不知團友們能否收到我春天的祝愿?不知企鵝群落有沒有平添新的企盼?
日常充滿平凡,歲月是淘沙的大浪,只有像極地這種純凈的金子般的記憶,將會在心靈深處積淀,伴隨人永遠……
- 登山與管理看似不相關 卻在不斷重合
- 這是慕士塔格峰,被稱為“冰山之父”。它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峰上住著一位冰山公主。但是這些美好的比喻和傳說并不能給
- 01-18 關注:167
- 汪中求:從時間管理到精細化管理
- 汪中求老師一直是“空中飛人”,剛從德國回來就在廣西上了兩天課,5月13日傍晚才回到珠海的家中,14日早上8點半就出門,驅車
- 01-18 關注:207
- 郭鄭慧分享新生代員工管理要點
- 在環球資源旗下領先管理媒體《世界經理人》舉辦的“智·勝未來出口系列論壇”上,福州祥星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郭鄭
- 01-18 關注:200
- 中式管理的情義樣本:以和為貴
- 從保定徐水縣境內107國道西側,沿著大午集團自己修建的一條水泥路走4公里,就到了大午城。這里曾經是一塊沒人要的荒地,如今依然偏遠得
- 01-18 關注:168
- 供應商管理的亮點:可提升到戰略高度
- 第三項原則包括了今年十大管理實踐的第6、8項:
·6.社會責任管理
·8.管理供應商
企業領導者都認識到,要
- 01-18 關注:877
- 零售和分銷業在互聯網時代遭遇變革
- 從集貿市場的貨攤到超級市場連鎖店,零售業經歷了一系列變革,這些變革導致了今天的規模經濟,它們得到前所未有的分銷能力的支持。
- 01-18 關注: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