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我國信用缺失的“是是非非”
信用失缺給我國的國民經濟、市場秩序和消費者帶來了嚴重損害。據有關部門調查,我國由于市場交易缺乏信用監督,使得國內生產總值的10%——20%為無效成本。因信用失缺導致的直接和間接損失高達6,000億元。因此,分析我國現階段信用管理的狀況和存在的問題,對于建立社會信用制度和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信用管理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主要是由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信用管理的社會基礎差。中國普遍缺乏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信用意識和信用道德規范,是有著深刻歷史背景和社會原因的。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信用管理基礎非常薄弱。其主要表現有四方面:
(1)沒有建立健全社會的個人信用制度。在我國的社會經濟生活中,普遍缺乏居民個人的信用記錄,難以快速、真實、完整、連續、合法、公開地取得個人信用資料,無法對個人信用做出大體準確的評估。
(2)企業普遍缺乏基本的信用管理機構和制度。作為國民經濟最基本的“細胞”,我國企業很少設立專門的信用管理機構,對應收賬款、商品銷售,以及相關客戶的資信狀況進行系統地管理,更缺乏信用管理的基本制度。
(3)行業信用自律管理薄弱。我國工商領域的行業協會發育很晚,其主體大多是從原來的政府行政主管部門脫胎而來,在行業自律方面缺乏基礎,特別是對于行業內非國有經濟成分的企業缺乏應有的聯系,更談不到企業信用方面的自律管理。
(4)國家信用管理體系不健全。目前,在立法方面,我國的《民法通則》、《合同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中雖然都有誠實守信的法律原則,《刑法》中也有對詐騙等犯罪行為處以刑罰的規定,但這些仍不足以對社會的各種失信行為形成強有力的法律規范和約束,針對信用方面的立法仍然滯后。
二、信用管理的壟斷程度高。目前,我國社會信用記錄還車要集中于政府部門。組建信用擔保機構、信用評價機構、信用征集機構等,主要由政府部門直接負責或由其下屬的事業單位負責,信用記錄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基本上由政府部門所壟斷。如公安、工商、人事、稅務、統計等部門所掌管的大量的企業信用信息資源很多沒有公開和開放。在這一過程中建立的信用中介機構,也大多有政府背景或以政府出資為主,有些是政府控股或政府獨資,市場化程度和信用數據的開放度都很低。
三、信用中介機構執業整體水平低。我國的信用中介機構誕生于90年代初期,經過10多年來的發展雖然已初具規模,但從總體上看,我國有實力提供高質量信用產品的機構還很少,經營分散,規模較小,信用中介機構執業的整體水平不高,也沒有建立信用行業協會,缺乏行業自律,沒有建立起一套完整而科學的信用調查和評價體系,市場競爭基本處于無序狀態,導致了企業的信用狀況得不到科學、合理的評估,市場不能發揮對信用狀況的獎懲作用,企業也缺乏加強信用管理的動力。
四、信用管理的體制不確定。我國政府行政機構的改革還沒有完全到位,部門職能還需要進一步規范,行政機構的設置也需要進一步合理化。
- 登山與管理看似不相關 卻在不斷重合
- 這是慕士塔格峰,被稱為“冰山之父”。它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峰上住著一位冰山公主。但是這些美好的比喻和傳說并不能給
- 01-18 關注:167
- 汪中求:從時間管理到精細化管理
- 汪中求老師一直是“空中飛人”,剛從德國回來就在廣西上了兩天課,5月13日傍晚才回到珠海的家中,14日早上8點半就出門,驅車
- 01-18 關注:207
- 郭鄭慧分享新生代員工管理要點
- 在環球資源旗下領先管理媒體《世界經理人》舉辦的“智·勝未來出口系列論壇”上,福州祥星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郭鄭
- 01-18 關注:200
- 中式管理的情義樣本:以和為貴
- 從保定徐水縣境內107國道西側,沿著大午集團自己修建的一條水泥路走4公里,就到了大午城。這里曾經是一塊沒人要的荒地,如今依然偏遠得
- 01-18 關注:168
- 供應商管理的亮點:可提升到戰略高度
- 第三項原則包括了今年十大管理實踐的第6、8項:
·6.社會責任管理
·8.管理供應商
企業領導者都認識到,要
- 01-18 關注:877
- 零售和分銷業在互聯網時代遭遇變革
- 從集貿市場的貨攤到超級市場連鎖店,零售業經歷了一系列變革,這些變革導致了今天的規模經濟,它們得到前所未有的分銷能力的支持。
- 01-18 關注: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