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曉帶領下的國美完美逆襲 自稱是大師
這是他的辦公室會客廳。他走過來坐在圓桌既定的一隅,那里從來都是他的專屬座位,虛席以待。
事實上,正如你所想象的那樣:一如既往的瘦高個,白襯衫,細框眼鏡與花白頭發,左手一支腕表。此外再無更多修飾。儒雅,克制,沒有多余的動作。他說話時,征詢的眼神不漏過在場每一個人。語氣里似乎沒有任何征服欲,有的只是不動聲色的陳述。他并不急著證明什么,如果被打斷,就停下來仔細傾聽。你以為能牽引他了,但他回應前招牌式的微笑,很快讓你發現那是錯覺。
他是陳曉。在國美電器(0493.HK)創始人黃光裕因經濟涉案被拘捕后,他便成為了這家中國最大的家電零售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就在幾天前,他剛剛主持完一場影響國美命運的重大融資。
6月22日下午,停牌長達7個月的國美電器引進戰略投資者一事隨著公告的發布塵埃落定:國美向國際私募基金貝恩資本旗下的Bain Capital Glory Limited新發行18.04億港元的7年期可換股債券;同時由貝恩包銷,向符合資格的國美現股東以18%的比例增發新股,總計募集資金超過32億港元。
這是影響國美命途的分水嶺。在因“11月事件”(國美內部以此代稱黃光裕拘捕事件)而起的信任危機中,這筆即將劃到國美賬上的32億港元現金,無疑意味著資本市場對其的信心(國美上下稱,現金其實不是那么“重要”)。
在即將邁入52歲前一個月,陳狠狠松了一口氣。
2006年底國美吞并永樂時,陳曉成為給征服者打工的國美CEO,出乎外界很多人預料,他不但呆下來了,而且還接下了國美董事會下達的艱巨任務,其中規定:2009年國美要達到1500億元的銷售規模,至2010年,國美計劃走向國際市場,重點開發東南亞市場,并達到2000億元銷售規模。陳曉甚至允諾,雖然黃光裕并未給其任期做出限定,但他將既定的目標作為考量自己能力的標準,如果不能實現目標,將自動離席。
這看上去并不像是當下的國美實現得了的目標。某種意義上,陳曉也許要感激“11月事件”打亂了對他本人的考核節奏。
而誰又能想到,如今陷于黃光裕泥沼之中的國美,竟要靠昔日這個因過于溫和儒雅而不被看好的“被架空者”來拯救?
不過,國美要真正走出危機的陰影,融資成功還不是“最終的勝利”。
融資
當我們詢問“你是否會向某位管理大師問道”時,陳曉第一次不謙虛地笑了笑:“我就是大師。”
“大師”在這7個月里消瘦了許多,新添了不少白發。與此同時,他所力推的國美精細化戰略轉型已現端倪,流動性與營運風險也看似穩定下來。
“(引資成功意味著)國美有融資能力,我們任何利益相關方都不會再擔心國美自己會有問題。”陳曉否認國美當下缺錢,面對《中國企業家》,他如是解讀融資的符號意義,“同時融資的成功也意味著所有的投資者對國美有信心,最后的股價也是這樣反映的。”
復牌當天,國美成為了最活躍成交的港股,急升69%到1.89港元,盤中一度翻番到2.32港元,全天成交金額達到38億港元,市值一日暴漲98億港元。而安永的審計報告顯示,并未發現國美的內控系統出現缺失或濫用資金或資產的情形。
融資方案的貫徹者貝恩更直接地將這種肯定指向了陳曉。“我對他是很有信心的。”貝恩資本董事總經理竺稼說,“這幾個月事情來得非常快,首先有個突發事件,接下來又正好碰上國際金融危機,以及中國家電零售行業去年四季度以來進入下滑通道,整個問題就變得非常多,對他來說要解決的有經營、財務、管理等問題。我覺得,陳總和整個管理團隊做得還是相當好。”
看上去,幾個月以來,習慣以霸氣示人的國美確實已經展露出一絲溫和的“陳”色。
最直接的體現是,國美最終確定的融資方案已經帶有陳氏的克制。“我們只需要30億。”整個采訪過程中,無論是陳曉還是國美內部的其他人士,口徑出奇的一致(這還是當初那個有多少吞多少的國美嗎?)。從2008年12月開始,國美同時讓財務部門、特別行動委員會和外聘的財務顧問進行了測算,考慮了公司面臨的財務結構上的調整,可轉換債券的提前贖回,包括公司經營現金的情況,包括在未來戰略上的想法,確定30億元規模的資金需求。
這個數字被陳曉視作公司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底線。“有了額度的估算之后,我就知道該如何去融資,或者是花什么樣的代價去融資。”
他表現出了最大限度的克制,只鎖定非控股的、食草性的財務投資者。
在陳曉的賬簿里,前期為國美融資積極游走的華平被劃掉,理由是“不要老吊在一棵樹上”:“華平是一個很不錯的投資者,到目前為止還是國美的股東,孫(強)總還是我們董事會的成員。但從我們管理層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我們也希望做新的嘗試,也看看別的人會帶來什么樣的價值。今天華平的價值已經體現了,假如新的人再體現新的價值的話,對公司應該是最好的。”
“財務投資者是草食性動物,它不可能是食肉性動物,不可能說要控股這個公司,那是戰略投資者的事情。我們鎖定的目標是食草性的財務投資者,同樣的基金,有沒有更多的零售背景?對零售行業有沒有豐富的經驗?這樣算下來貝恩對零售行業的關注度相當不錯。它投過漢堡王、玩具反斗城、Staples,經驗相對對未來國美的業務上會有一些支持。再一個就是我們董事會的結構上,新的投資者也有董事會的席位,這樣對對公司未來治理上會帶來更好的幫助。”陳說。
于是,貝恩最終撞線。由于新增發的股份將由貝恩包銷。按照極端假設,貝恩最終可能獲得23.5%的股權。基于這個比例,貝恩獲得提名三名非執行董事的權利。
陳氏精細化
某種意義上,他身上的賭性甚至不輸黃光裕。從早年永樂電器和摩根士丹利簽訂的對賭協議,到永樂的跨區域并購,到尋求國內五大家電零售商聯盟,再到投身國美后立下的銷售業績軍令狀,陳曉一直將自己置身險境。
但從進入國美開始,陳曉就清楚,黃光裕式的跑馬圈地并非自己的強項。2005年,為了追趕國美與蘇寧,他也曾給永樂制定過大舉進軍全國的戰略,以每個月“吞并”一家企業的速度,把江蘇廣源、南京上元、成都百貨(電器)、河南通利和福建燦坤收歸麾下。但行業普遍認為,正是這些收購在隨后的一年里拖累了永樂,使其不得不賣身以國美。
陳曉更擅長的是向內挖掘盈利空間。即便是黃光裕事發之前,也能從國美的一些動作里觀察到陳氏思路的影子。2007年國美推出手機通訊的專賣店,正是借鑒了陳曉在永樂時期用手機跟CDMA捆綁的銷售模式。在陳的影響下,黃光裕時代的國美就已經開始了反思。收購永樂之后,坐擁全國1300家門店的國美不斷受到“天花板”的拷問,就連黃光裕本人也流露出對并購的止步之意。
陳曉被黃光裕事件推上了國美董事局主席的位置后,7個月的疾風驟雨,在國美內部,陳氏精細化經營的精神內核開始清晰地顯露出來。“所以我們年初和供應商談和諧共贏:怎么樣通過整個價值鏈的內部挖掘來使得雙方受益。”陳曉對《中國企業家》說。2009年初,確定了國美的戰略轉型方案后,整個國美開始收縮戰線,向精細化戰略轉型。今年上半年,國美在全國關閉了40多家門店。與此同時,國美開始以更溫和的姿態面對供應商。
但市場容不得他喘息。搶在國美宣布引資方案的前兩天的,國內第二大家電連鎖巨頭蘇寧突然宣布,擬募資不少于28億元用于擴張200家門店,并在全國東南西北建8個左右的物流配送中心,以使店面總數達到1250家。在國美復牌第二天,蘇寧又在南京宣布,投資5730萬元收購日本家電連鎖企業LAOX27.36%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通過大鳴大放的開店與并購進行全國擴張,正是黃光裕昔日最擅長的招術。這像一場不無嘲弄的同業宣戰:黃光裕不在位,我就用黃的必殺技來對付你。
如此看來,陳曉在國美實行的加深精細化,更像又一場沒有退路的賭博。
“消費者、供應商、網絡優化,這都在強調一點:如何使供應商主動地接觸我們的銷售平臺,或者銷售平臺要給供應商創造投入產出最大化的平臺。”坐在陳曉身邊的副總裁何陽青說,這就是國美全年的戰略核心:“供應商至上”。
提出戰略轉型后,國美跟國內幾家大的家電供應商進行了首次開誠布公地對賬。雙方發現,在國美16%的綜合毛利率背后,供應商的支出率卻是20%。“那么4%到哪里去了?這是供應商支出的,但國美沒有得到。”相關人士透露,為此,國美以預算性管理為基礎修改了供應商合同,嚴格限制各門店自身的無計劃降價行為,并把以往合同外的廣告費用等各種開支列入合同,使雙方的成本對接透明化。
此外,有別于以往籠統的品類管理,陳曉力主在國美推行單店、單型號、單人管理。國美花了更多的力氣做前期調研,進而把給供應商的訂單細化到某一型號產品的數量。“單型號管理你就會發現節約了很多費用:庫存費用、裝卸費用,庫存周轉率、資金周轉率都加快了。單品營銷的準確性加大,效率提升。”國美內部人士說。供應商們也樂于見到這種模式帶來的回款速度加快。
在陳曉的主張下,被作為旗艦店試驗品的大中中塔店改造后,新設了開架銷售、概念營銷、早餐會、中華美食會等項目來豐富消費者體驗,并力求商品的豐富與收銀、物流配送系統的完備。而跟以往壓榨供應商以取悅消費者的做法截然不同,中塔店取悅消費者的目的是為了讓供應商滿意。
“賣場能夠賣出更多商品,供應商在這里產出大,他的投入產出比就最大化。單店效率提升就是資源效率提升,廠商的投資產出比就最大化,當你最大化,廠家才有黏度,才會心甘情愿跟你合作。這是今年整個戰略的核心。”何說。
平衡權責
對陳曉,跟國美有過合作的咨詢公司和君創業總裁李肅的評價是“上海人,總體風格不跟人爭,很會做人”。的確,在黃光裕出事以前,很難在公開場合找到陳曉對國美、對老板的否定性評論。在2007年7月的一場電視訪談里,談及國美身上的黃氏家族色彩,陳曉回應說,“在這個企業的內部,在它運營管理上幾乎沒有家族的痕跡”。
而本次面對《中國企業家》,陳曉終于承認,“在重大問題的決策上,說實話原來管理團隊參與的成份不多,這個團隊只是個執行團隊。在民營企業里大家都應該理解,咨詢層和決策層是兩回事兒,很多優秀的人才在執行層上沒有決策的機會。”
“從公司財務狀況來講,我們原來不夠穩健。”
“客觀地講,我們(國美)對永樂和大中的并購,實際上沒有做到最佳狀態。”
“由于(規模)大,我們有的一些管理層,包括分部可能會濫用這個‘大’做一些獲取資源的事。”
……
一個多小時的對話里,陳曉終于拋開既往的低調與收斂,我們不多見地聽到了他對國美昔日作為的批評。
但他深知尺度:對事不對人,并且,維護該維護的。在全過程里,說到一些需要思考的地方時,他語速會慢下來,征詢的眼神望向坐在一旁的副總裁何陽青。而何在開口說話前后,也同樣會以眼神或問句征求陳的意見。簡直要令旁觀者生出“相敬如賓”的感慨來。
這正是陳曉的精明之處:把整個國美團隊拉至臺前,利益共享責任共擔,徹底消滅可能發生的猜忌與孤立。
在危機發生的7個月里,國美顯然要比平時更忙亂,但這期間陳曉卻下決心做了一件黃光裕多年都沒有做的事:設計股權激勵方案。
按照市場的消息,國美將拿出5%的股權對管理層實施股權激勵,激勵范圍覆蓋陳曉、王俊洲、孫一丁、魏秋立等董事會成員以及集團副總裁李俊濤、何陽青、牟貴先等核心管理層,甚至包括部分大區老總。其重要目的有兩個:保證管理層穩定,淡化家族企業色彩。
這一策略受到貝恩資本的認同。竺稼說:“股權激勵……從股東利益、管理者利益應該有比較大的一致性,這是應該做的。”6月22日,在新聞會之后的投資者會議上,國美告訴機構們,除了注資以外,貝恩也將協助國美改善公司治理與獎勵制度。
同時,陳曉給予管理團隊極大的決策權。除了陳曉、常務副總裁王俊洲、副總裁魏秋立三人組成融資談判小組,直接決策引進戰略投資者的重大事件。同時在經營層面讓其他副總裁組成負責市場運營的小組,各司其職。例如,李俊濤負責專門跟供應商溝通協調,孫一丁則全面管理門店改造與網絡優化。
放權與分饗,把國美舊部統統變成跟他自己一樣的“投資者+職業經理人”,使其全心全意地為他所用。這一招漂亮得令貝恩資本也贊嘆不已。全程掌控此項投資的貝恩董事總經理竺稼與陳曉是舊識,在摩根士丹利時期就操刀過永樂電器的香港上市,對陳的好感留存至今。但跟外界一樣,在深入了解國美之前,竺稼自己的印象也僅限于“國美=黃光裕”,有著慣常的擔心:“我自己也接觸過一些其他創始人很強勢的企業,往往管理層就比較聽話,側重于執行。”但在4月份開始的盡職調查里,跟國美公司所有的副總裁、所有主要部門經理、所有的大區總經理,包括一些有地區的分公司的總經理等等都去做過訪談后,竺稼的結論是,“在國美其實是不一樣”,“我對國美團隊的評價是很高的”。
“會做人”的陳曉值得贏取更高的平衡力分數。在設計融資方案時,他又充分照顧老股東們的感受。他要求,融資方案分兩塊,一塊引進新股東,另一塊,給老股東們高折扣配股。身陷囹圄黃光裕也有配股的權利,在最極端的情況下,也能保住其大股東的地位。
“要融資的話,勢必會攤薄原有股東。我們也能明確的判斷,停牌時的股價和國美的實質價值是背離的。我們在那時候又需要融資,無疑會對原有股東是一種傷害。所以我們考慮要通過另外一種方式補充,讓原有股東能夠參與到過程中,可以分享國美未來的成長。”陳曉說。
下一個戲劇性?
陳曉身上仍有整個行業的野心。他在言談間流露,希望國美的戰略調整帶動家電零售圈的反思。“現有的商業模式和潛規則的形成,是國美創造或者國美的行為影響到的。但不是說國美所有東西都是正確的,它在某一個時期是正確的,可能某一個時期要深化或者改造,要優化。我們原來認為國美創造的都是對的,可能我們現在要優化,不同的時期要作出調整。”
戰略調整與貝恩進駐,這就意味著國美的盛世重來么?光大證券分析師黃志剛并不這么看。在他5月份撰寫的一份研究報告里寫道,蘇寧在門店經營,規模擴張速度和效率,盈利能力,現金流和資產負債狀況上都超越了競爭對手國美。而目前國美所致力打造的旗艦店策略上,蘇寧的旗艦店策略也走得比國美早。
“如果不考慮旗艦店定義上的細微差異,蘇寧的旗艦店數已經大大領先國美,蘇寧擁有112家旗艦店,而國美只有76家。”黃志剛認為。
黃志剛告訴記者,關于向精細化轉型,國美實際上在做一件早就該做的事。但他認為,目前國美所做的從銷售導向向利潤導向的調整,是著力于“救急”,“只是在于解決目前的問題”,相比之下,蘇寧在過去幾年穩健發展基礎上,快速門店擴張等發展策略更顯從容。
2008年內,蘇寧凈增門店180家,高于國美的133家。而切借助旗艦店的高單店產出率,蘇寧維持了24%的銷售增速,而國美的增速則僅有8%。
陳氏精細化管理的變革已經在國美全國范圍內嘗試推行。但陳曉承認,現在還推得不是很好。他預計,整個變革要一年半的時間。“起碼這部分在走,有的廠家在探討,有的廠家已經在執行了。”
貝恩同樣承認困難仍在。“近期有一定的困難,但也是我們進入的機會,否則它也不需要新的投資者進來了。我們自己覺得,我們能跟國美管理層一起來克服。”竺稼表示,等忙完這一陣,貝恩會跟國美管理層坐下來在電子商務、二三線城市拓展等方面做一些規劃。
但請注意,貝恩選擇的是可轉債而非直接定向發新股的方式投資。竺稼向本刊承認,其中不乏鎖定風險的考慮。如果公司股價表現不佳,貝恩可以不轉股,持有債券直至上市公司贖回。
在正式登上國美前臺的7個月里,陳曉有時像一個掌權者,有時又只像一個代理人。拒絕行業投資者、拒絕國資參與、拒絕控股,在融資時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國美的原生態股權構成。這簡直讓人懷疑,他是在等什么人歸來。甚至,他已經開始為自己的離去墊場。“假如有一天我也不在了,這個公司才能繼續健康存在,那是更好的。”
這讓人不得不回憶起當年他剛接任國美CEO時承諾的“實現不了目標就離開”。坐在記者對面,他還一再主動提起了“接班人”問題:“從個人角度來講,我感覺可能在適當的時候應該培養接班人。或者說能不能選擇一個合適的人選擔任總裁,我不應該身兼兩職。從規范的企業治理角度來講,總裁和董事局主席一個人兼也不是最合適的,當然現在是一個特殊時期。”
接班人問題,似乎成為國美與新進股東貝恩之間的默契。竺稼告訴記者,從企業治理來講,接班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把手年富力強的時候也要有接班人的準備。否則誰知到會有什么事情發生呢。從我們來看,歷來每一個企業都應該隨時有一個接班人的準備,這才不會讓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給企業帶來很大的傷害。”
在陳曉身上,還會發生又一個戲劇性事件嗎?
本文經《中國企業家》許可轉載。
- 登山與管理看似不相關 卻在不斷重合
- 這是慕士塔格峰,被稱為“冰山之父”。它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峰上住著一位冰山公主。但是這些美好的比喻和傳說并不能給
- 01-18 關注:167
- 汪中求:從時間管理到精細化管理
- 汪中求老師一直是“空中飛人”,剛從德國回來就在廣西上了兩天課,5月13日傍晚才回到珠海的家中,14日早上8點半就出門,驅車
- 01-18 關注:207
- 郭鄭慧分享新生代員工管理要點
- 在環球資源旗下領先管理媒體《世界經理人》舉辦的“智·勝未來出口系列論壇”上,福州祥星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郭鄭
- 01-18 關注:200
- 中式管理的情義樣本:以和為貴
- 從保定徐水縣境內107國道西側,沿著大午集團自己修建的一條水泥路走4公里,就到了大午城。這里曾經是一塊沒人要的荒地,如今依然偏遠得
- 01-18 關注:168
- 供應商管理的亮點:可提升到戰略高度
- 第三項原則包括了今年十大管理實踐的第6、8項:
·6.社會責任管理
·8.管理供應商
企業領導者都認識到,要
- 01-18 關注:877
- 零售和分銷業在互聯網時代遭遇變革
- 從集貿市場的貨攤到超級市場連鎖店,零售業經歷了一系列變革,這些變革導致了今天的規模經濟,它們得到前所未有的分銷能力的支持。
- 01-18 關注: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