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互聯(IoE):互聯網經濟的下一個增長引擎?
試想一下,在不久的未來,當你把一個微型傳感器放置在你身體上的某個特定部位或者衣服上,這粒藥丸就能馬上檢測到目前你身體的有關健康指標,匯總你以往的健康指標和病史,并通過安全的網絡聯接將所有的信息通報給你的醫生。或許你的醫生在辦公室,或許他正在喝咖啡,也或許他正好在飛機上,但他隨身攜帶的終端設備馬上會顯示所有的信息。接下來,他根據你的病情,開了一些處方藥。系統會把處方自動發送到你事先指定的藥房。藥房把藥物備齊之后,網絡系統會自動通知快遞公司,快遞公司將會把藥品送到你的手中。在整個過程中,你根本不需要去醫院、診所或者藥房。
再想象你是一位貨車司機,剛完成了一次補貨任務之后正在返程的路上。突然你車內的顯示屏彈出信息,中央系統告訴你某個商場的某種商品出現短缺,你目前所在位置距離那個商場最近,同時你車上的剩余庫存能夠滿足商場所需的補貨量。屏幕上還會顯示商品名稱、SKU、補貨量以及需要在商場的哪個門卸貨。接下來,車上的GPS 系統會根據實時交通狀況,指示你到達商場的最佳路線。在你距離商場一公里的時候,商場的相關人員會自動收到系統通知,到達接貨地點并做好接貨的各項準備。
或許你會覺得這一切有些超乎想象。但是美國思科公司說,上述的這些場景都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現實。
萬物互聯(IoE):互聯網經濟的下一個增長引擎?
移動技術、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等創新科技的蓬勃發展既為企業創造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使未來各行業的競爭格局充滿了不確定性。許多具有前瞻性眼光的企業已經在考慮:互聯網經濟的下一個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美國思科(Cisco) 公司已經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思科資訊服務機構的萬物互聯實踐總經理約瑟夫· 布拉德利最近在香港的一次論壇上說,互聯網的下一波浪潮將是在人員、流程、數據以及實物之間實現融合而形成的網絡。這也就是思科正在全球范圍內發起并推動的萬物互聯(Internet of Everything,簡稱IoE)。顧名思義,萬物互聯就是將一切還未聯接起來的人、數據、流程和萬事萬物都聯接起來( 見圖1)。
如今的互聯網已經聯接了大約100 億到150 億設備。但根據思科公司的估計,目前全球只有不到1% 的實物是聯接到互聯網的,而99.4% 的實物尚未實現互聯。在個人層面,每個人平均有大約200 件實物可以實現聯接。
梅特卡夫定律告訴我們,一個網絡的價值等于該網絡內的節點數的平方,而且該網絡的價值與聯網的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思科認為,萬物互聯所能實現的價值還不只體現在聯接的實物的數量增加了,更在于人員、流程、數據和萬物的聯接所產生的巨大網絡效應以及網絡中每個節點的能力的大幅攀升。和傳統的互聯網或者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 相比,萬物互聯能夠使企業、組織和社會獲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完整、精準、及時和有價值的信息,降低社會運行成本,提升決策力、效率,全面改善消費和生活體驗。
萬物互聯的出現反映出一個趨勢,那就是連接中的網絡正在產生更多的數據和信息,從而也創造出越來越大的價值。如今,沒有一個組織能夠僅僅靠建立和發展自身的某項優勢或能力而處于長遠的不敗之地。企業和組織的競爭力越來越取決于他們是否能夠與各種外部資源和節點進行連接、整合和協作,并創造最大的整體利益。
思科認為,萬物互聯在全球范圍內的實施將創造更多、更深層的連接,從而催發巨大的網絡效應,而各組織如何利用這種效應,將從根本上決定未來十年內的市場競爭格局。
事實上,網絡效應正在以新的方式定義并詮釋現代人的生存體驗和生存方式。在“互聯經濟”的大環境下,對萬物互聯IoE 的核心理解是,價值將在那些最能促進、體現和利用網絡效果的人身上產生。某種意義上說,當一個網絡中的參與者( 或“節點”) 以某種方式聯接,以使“整體大于各部分之總和”時,一個簡單的網絡效應便產生了。與萬物互聯相反,目前很多的現代管理思想與應對未來變化和挑戰的手段更側重于線性模式。簡而言之,即人類往往更習慣于線性思考。然而,通過將人員、流程、數據和物結合而產生的互聯網效應的指數級擴展能力,將使我們逐漸能夠對個人、企業和國家所面臨的特殊挑戰做出指數級反應。萬物互聯極大地擴展和提升了人類的生存維度以及生存體驗,也使人類具備能力對未來環境中所出現的巨大挑戰做出指數級的響應。
萬物互聯的驅動因素
以下幾個因素使萬物互聯正在成為可能,甚至成為未來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第一,強大的數據存儲和處理能力、云計算、社交媒體、移動互聯、大數據挖掘的迅猛發展使人們正在從互聯的網絡中挖掘出更大的價值。
第二,阻礙互聯網技術得到更為迅猛的發展的障礙越來越少。例如, 和IPv4 技術相比,IPv6 往前跨越了一大步,它使能夠聯接到互聯網的實物增加了340,282,366,920,938,463,463,374,607,431,768,211,456 個。
第三,實物的體積變得越來越微縮。如今,一個微型計算機可以僅僅有一顆鹽粒(1mm×1mm×1mm) 那樣小,其中安裝有一個太陽能電池、薄膜式電池、內存、感應器、無線接收器和天線。一個像鹽粒那樣大小的照相機的解析度已經能夠達到250×250。一個像塵粒(0.05mm×0.005mm) 那樣大小的感應器即能夠感應周圍環境中的溫度、壓力和移動并發送相應的數據。
萬物互聯的構成
與互聯網不同,萬物互聯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
人: 在萬物互聯中,人將能夠以無數種方式聯接到互聯網上。今天,大多數人們通過設備( 如電腦、平板設備、智能手機和電視) 和社交網絡( 如Facebook、Twitter、LinkedIn、微博、微信等) 聯接到互聯網。隨著互聯網不斷向萬物互聯進化,人們將以多種更為緊密和更有價值的方式聯接在一起。根據 Gartner 公司的研究,人本身將成為互聯
網上的節點,既包含靜態信息,又是一個不斷傳輸數據的活躍系統。
數據:在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通常是設備收集數據,并通過互聯網將數據流發向一個中央源,并在那里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萬物互聯借助更多地彼此聯接,將自身的能力不斷地橫向拓展和縱向提升。它們能采集到更多樣化的數據,并將其轉化和整合為更有用的信息,從而變得更加智能化。互聯的萬物不僅只是在報告原始數據,而是把更為復雜和詳盡的信息傳輸給機器、計算機和人,以便能夠做出進一步的評估和決策。在萬物互聯中,這種從原始數據到有價值的信息的轉化變得非常重要,因為它將使人們能夠更快、更明智地做出決策,以及更有效地管理我們的企業、組織和環境。
物: 由實物項目組成,包括傳感儀、分析器、消費者終端、自動化設備、協作工具等,它們同時聯接到互聯網,又彼此相聯。在萬物互聯中,這些物體能夠檢測出所需的任何數據,對環境中各種狀態和指標的變動做出
更為靈敏和實時的反應,并呈現更多體驗式信息,以幫助人和機器做出更及時、具體和有效的決策。比如,這種“實物”可能是內置于設施( 例如大橋) 中的智能傳感器或和放置在日用品( 如飲料盒) 中的一次性傳感儀。
流程: 人、數據和事物中的每一項與其他實物一起協作,在萬物互聯的世界中傳遞和創造價值,在這其中流程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流程定義和規劃了數據最初的連接與傳輸方式,而數據的指數級增長既能使既有流程變得更為有效和順暢,也能創造出新的流程。流程既是數據連接的最初路徑和方式,同時也是數據連接的最終訴求和目的。因為有了流程,萬物的聯接才變得有意義、有價值。
在萬物互聯的組成部分中,技術上的基礎設施、設備和工具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萬物互聯的格局中真正決定競爭成敗的是對科技的有效應用,而不是科技本身。成功的企業能夠有效地應用科技來提升人員和流程的運作效率。
雖然數據是萬物互聯的一個重要推動因素,但數據也已變得無處不在,而且數據本身并不是差異化的核心。現今的時代,數據是無處不在的。但是萬物互聯的關鍵在于能夠將數據和人員、流程和萬物內在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將為大力發展萬物互聯的企業創造未來的競爭性優勢。
萬物互聯的價值體現
IoE 的巨大價值已經在逐步顯現出來。思科預測,萬物互聯在未來十年創造的潛在價值將達到14.4 萬億美元,這將是 2013 年至 2022年各個企業和行業之間可創造或將遷移的增加的收入和降低的成本之總和。這個總額主要是借助創新能力、生產力、效率和顧客體驗的提升而被創造出來。
萬物互聯的實施將會為企業和組織帶來五個方面的改善:
1)資產利用(2.5 萬億美元):提高組織流程的運作效率和資產使用效率,從而降低總體運營成本;
2)員工生產力(2.5 萬億美元):提高員工效率,降低員工人力成本;
3)供應鏈和物流效率(2.7 萬億美元):消除浪費,提高流程效率
4)顧客體驗(3.7萬億美元):吸引更多顧客,提高顧客終身價值,擴大市場份額
5)創新(3.9 萬億美元):增加研發的投入回報率,縮短新產品推出時間,通過新的商業模式和機遇開辟新的收入來源哪種互聯最重要?
萬物互聯包含三種基本的連接方式:物(設備)和物( 設備) 之間(M2M),人和物之間(P2M)之間以及人和人之間(P2P)。人物之間和人人之間創造了總價值的55%,而物物之間的連接將產生其余的45%( 見圖2)。
雖然物物之間的連接是萬物互聯所創造的價值的最大直接來源,但這種連接的終極目的是使人類獲益。萬物互聯驅動的經濟是要讓人變得更有創造力,更有效率,做出更好的決策同時享受更高的生活品質。
價值的地理和產業分布
萬物互聯所創造的潛在價值在全球的地域分布呈現出地域差異性( 見圖3)。萬物互聯為各地區創造的量化收益可以由萬物互聯的總價值除以各地域的經濟總量而得出。萬物互聯的地域和產業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每個地區的相對經濟增長率以及本地區各產業的相對規模。比如,決定萬物互聯在中國所創造的潛在價值的主要因素是相對快速的經濟增長和制造業在經濟增長中所占的比重。在未來 10 年中,中國的全球潛在價值份額為 1.8萬億美元,占全球總額的 12%。其中大部分可能會體現在制造業方面。而在美國和歐洲,萬物互聯所創造的潛在價值則更多地分布在服務業。
根據思科的評估,萬物互聯 (IoE) 將在全球創造 14.4 萬億美元的潛在價值,這將是2013 年至 2022 年各個企業和行業之間可創造或將遷移的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之和。
從產業角度來看,在18 個產業當中,制造業、零售貿易業、信息服務業以及金融保險業這四個行業創造了超過一半的潛在價值。這其中,制造業、零售業、信息服務業和金融保險業分別占27%、11%、9%和9% (見圖4)。思科公司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行業固有的差異性決定了萬物互聯在不同行業會以不同的方式體現出來。比如,在制造業,萬物互聯的價值會更多地借助制造活動中更多的敏捷性和靈活性以及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實現,而在零售業,萬物互聯的價值會更多地借助在供應鏈和營銷活動中更多的協作而實現。
企業要如何應對?
萬物互聯正在展現出無比廣闊的發展前景。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萬物互聯能夠幫助他們增加市場份額、獲得競爭優勢、鞏固和增長客戶群并增加盈利。
正如布拉德利所說,現在已經到了一個關頭,企業需要為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做好準備并進行必要的轉型。首先,企業需要從戰略上認識信息科技如何能使企業從全球的萬物互聯中受益。其次,企業需要評估自己在技術、流程管理、數據分析、連接能力以及信息安全上的現有優勢和劣勢,并實施優化。
然而,更為重要的是,企業必須在企業文化以及管理模式和流程上實施變革,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萬物互聯的價值。萬物互聯不僅需要企業內部各部門( 比如市場、人力資源、金融、生產、銷售等) 之間開展緊密協作,也需要企業與其產業鏈上的其它合作伙伴之間進行信息互換和分享。
- 登山與管理看似不相關 卻在不斷重合
- 這是慕士塔格峰,被稱為“冰山之父”。它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峰上住著一位冰山公主。但是這些美好的比喻和傳說并不能給
- 01-18 關注:167
- 汪中求:從時間管理到精細化管理
- 汪中求老師一直是“空中飛人”,剛從德國回來就在廣西上了兩天課,5月13日傍晚才回到珠海的家中,14日早上8點半就出門,驅車
- 01-18 關注:207
- 郭鄭慧分享新生代員工管理要點
- 在環球資源旗下領先管理媒體《世界經理人》舉辦的“智·勝未來出口系列論壇”上,福州祥星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郭鄭
- 01-18 關注:200
- 中式管理的情義樣本:以和為貴
- 從保定徐水縣境內107國道西側,沿著大午集團自己修建的一條水泥路走4公里,就到了大午城。這里曾經是一塊沒人要的荒地,如今依然偏遠得
- 01-18 關注:168
- 供應商管理的亮點:可提升到戰略高度
- 第三項原則包括了今年十大管理實踐的第6、8項:
·6.社會責任管理
·8.管理供應商
企業領導者都認識到,要
- 01-18 關注:877
- 零售和分銷業在互聯網時代遭遇變革
- 從集貿市場的貨攤到超級市場連鎖店,零售業經歷了一系列變革,這些變革導致了今天的規模經濟,它們得到前所未有的分銷能力的支持。
- 01-18 關注: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