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專業審圖易錯易漏點(二)
(1)基礎
14、樁基圖紙中應注明試樁數量。
15、詳圖的平面剖面是否對應?表達是否清晰完整,諸如錨固長度等是否注明?
16、磚胎膜的厚度,材料,粉刷與否在承臺圖紙上應當予以表達。(有些設計院可能從來不畫這個磚胎膜,但對一些比較成熟的甲方,諸如萬科,都要求圖紙上進行表達,以便招標階段的工程量統計)
17、總說明中的墊層厚度、材料是否承臺詳圖中的一致。
18、結構排水溝是否與后澆帶,承臺等沖突。此外,結構排水溝成本較高,可考慮與建筑協商取消排水溝,或利用建筑做法在面層中設置排水溝。
19、對于防水板,要根據沉降情況考慮是否設置軟墊層,明確軟墊層厚度及材料。
(2)地下室總體把握
20、注意核對地上、地下豎向構件尺寸是否一致,建筑、結構專業是否一致?涉及轉換的柱在上部結構是否能夠對應上。
21、對于人防與非人防由兩個設計院來完成設計的情況要特別注意:是否有遺漏的配筋(例如:位于主樓的人防構件是人防院完成還是主體設計單位設計,人防與非人防交接處的梁、板配筋是否人防及非人防均未表達等等)
22、各降板區邊界范圍,降板厚度注意與建筑,設備等專業仔細核查,人防區域不得穿管。
23、主樓和地下室交界處的梁高度是否合適?若采用雙梁的做法是否繪制了節點詳圖。
24、套管,洞口的預留注意與各專業核對圖紙,互相配合,避免遺漏。
25、集水坑尺寸、標高結構與建筑是否一致,是否有遺漏?
26、基坑降水停止條件是否過長,若過長會導致成本增加。
27、地下室混凝土抗滲等級是否明確,等級是否過高。
(3)地下室配筋
28、外墻拉筋間距應與和水平、豎向鋼筋間距匹配。
29、純地下室頂板梁是否命名為WKL?
30、梁箍筋肢數,縱筋排布是否滿足滿足規范要求。
31、有些設計院采用軟件直接生成的配筋簡單修改的做法,實為不可取。若堅持采用,注意從概念上入手,核對梁的命名,跨數,配筋是否合理并完善修改。
32、核對圖紙上是否有遺漏的墻、柱編號(或有編號無配筋),梁、板配筋等。
33、人防區拉筋應指明為梅花形布置,非人防區可采用矩形布置。
34、外墻頂部、底部暗梁均可取消,施工麻煩。
(4)地下室細節
35、設備吊裝孔結構是否表達,尺寸大小是否與建筑一致?
36、一些梁高較大部位與設備專業仔細核對凈高是否滿足要求。
37、由于人防荷載較大,人防樓梯的凈高要求要特別注意核對,避免碰頭。
38、人防次要出入口的樓梯不必按人防荷載進行設計,按照普通樓梯設計即可。
39、樓梯起跑位置做法要給出。
40、汽車坡道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凈高是否滿足要求。
41、協助建筑核查電梯坑標高是否合理,一般來講至少1.4或1.5米,否則緩沖距離不夠用。
42、地下室頂板一些出地面的節點,諸如采光井等容易遺漏。
43、人防臨戰封堵等大樣圖是否遺漏。
44、人防口部詳圖是否和平面對應,剖面是否完善。
45、無梁樓蓋的柱帽是否與采光井或類似洞口沖突。
46、出地面的出風口詳圖是否遺漏。
47、后澆帶節點做法是否合理,不必設置附加鋼筋。
48、地下室外墻附加鋼筋網片是否有必要設置,一般當保護層厚度大于50mm時才需要設置。
49、地下室外墻編號是否遺漏。
- 提高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措施
- 1 混凝土的不足 在工程建設中,比如房屋地面、墻體工程、電梯井施工、梁體工程、基礎工程、柱體工程、橋面工程、隧道工程和水泥
- 12-23 關注:155
- 外墻真石漆施工特點與案例分析
- 真石漆是一種近年來廣泛應用于建筑物外墻裝飾裝修的一種厚質材料。它是以不同級配的天然彩砂或人工砂為骨料配以樹脂乳液、成膜助劑
- 12-23 關注:166
- 后澆帶施工技術的重要性
- 隨著建筑業的不斷發展變化,基礎設施不斷的加強和完善,后澆帶施工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應用也日漸趨于成熟。后澆帶施工技術能夠有
- 12-23 關注:145
- 對港口混凝土結構進行分析
- 一、對港口混凝土結構進行分析 為了保證工程的質量,起到工程應有的作用,港口施工一般采用的都是防水型混凝土。防水型混凝土是
- 12-23 關注:125
- 做好建筑工程各個環節的工作
- 建筑技術在建筑施工企業生產經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決定著企業經濟效益和工程成本的高低。因此,必須將建筑技術管理與項目管理中的
- 12-23 關注:124
- 市政工程中給排水工程存在的問題
- 1 市政工程給排水工程銜接過程中常見的問題 從現階段我國市政工程的給排水工程的建設質量看來,多數市政工程的給排水工程的銜接
- 12-23 關注:110
- 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問題分析
- 前言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條件下,生產效益的最大化已是各企業的共同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向管理要效益已成為各企業家的共識。
- 12-23 關注:119
- 提高圖書館采編工作人員的職業素質
- 1 用發展的眼光,樹立正確、客觀的藏書建設觀念 在網絡環境中,圖書館信息資源結構發生變化,館藏資源和網上資源共同構成圖書館信
- 12-23 關注: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