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混凝土的不足
在工程建設中,比如房屋地面、墻體工程、電梯井施工、梁體工程、基礎工程、柱體工程、橋面工程、隧道工程和水泥路面工程等都會用到混凝土,無論采用現澆混凝土還是預制混凝土構件,都必須保證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在工程施工中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當現場拌制的混凝土水灰比過大時,混凝土的流動性強,工人不加處理就直接澆筑;當現場拌制的混凝土水灰比過小時,工人為了方便振搗和澆筑,直接加水拌和,最后將簡單處理的混凝土用于工程實體。上述混凝澆筑案例的處理都是不科學、不正確的,如果發現這種情況,應及時制止,因為在處理時沒有完全考慮到混凝土的和易性,澆筑完成的混凝土構件就很容易出現離析、泌水、裂縫或坍塌等工程質量事故,進而影響人們的生命安全。
2 影響因素
2.1 水泥漿稠度
當水灰比一定時,水泥漿的量越大,流動性越強,粗集料和細集料所占比例減小,混凝土拌和物容易發生離析,混合物的強度和穩定性降低;如果水泥漿量過少,混合物骨料間黏聚性降低,拌和物強度和穩定性降低,容易產生崩坍現象。因此,水泥漿的數量對混凝土的穩定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水泥漿的水灰比
水灰比越大,水泥漿的流動性越強;水灰比越小,水泥漿的流動性越差。在用水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如果選用小的水灰比,那么,水泥用量會增多,水泥漿流動性降低,稠度變大;如果選用大的水灰比,那么,水泥漿流動性增大,混凝土拌和物容易出現流漿和離析的風險,進而影響混凝土結構物的強度和穩定性。因此,水灰比是混凝土和易性的關鍵,在工程中必須采用合適的水灰比。
2.3 水量
混凝土的拌和必須使用飲用水,用水量決定了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動性。拌和物用水量增加,其流動性增大,那么,混凝土結構物硬化后就會出現龜裂的現象,產生較多的孔隙和裂紋,降低其強度、耐久性和穩定性;反之,如果用水量過多,混凝土結構物容易產生泌水和分層現象。
2.4 砂率
在配置混凝土的過程中,砂率必須要科學、合理,使混凝土的流動性達到最佳的狀態,既不發生離析,又不會出現泌水現象。所以,在土木工程建設中,合理的砂率一般不要大于0.4,泵送混凝土一般在0.4~0.5.
2.5 水泥品種
不同水泥品種的工作性能有所差異,應用范圍也不一樣。因此,在工程建設過程中,要根據工作需要、使用功能要求和環境條件等選用合適的水泥品種。
2.6 集料
集料的選擇非常重要,要求表面潔凈、光滑、含泥量較少,無嚴重風化、棱角較少的碎石所拌制的混凝土流動性會更好,但是,如果水泥砂漿的握裹力較差,那么,混凝土結構物的穩定性就會降低;而集料表面粗糙、棱角較多且鋒利的碎石所拌制的混凝土流動性較差,但是,如果水泥砂漿與集料的握裹力強,那么,混凝土結構物的穩定性就好。
2.7 外加劑
外加劑的使用提高了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在施工過程中,要根據氣候條件和使用要求選擇合適的外加劑,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拌和物的強度和穩定性。
3 提高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措施
3.1 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
充分論證各項指標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采用科學的配合比。嚴格控制好混凝土各組成成分的比例,保證混凝土結構物的強度、耐久性和穩定性。
3.2 加入外加劑
外加劑對混凝土的和易性有很大的影響,為了充分發揮混凝土的性能,達到使用目的,在拌制混凝土的過程中,要加入必要的外加劑。適量的外加劑能顯著提高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包括混凝土的流動性、黏聚性和保水性,結構物的強度和耐久性等。
3.3 提高施工機械的使用效率
合理選擇施工機械和振搗器械,采用科學的施工組織設計和方法,努力提高其施工機械效能,降低施工機械能耗對混凝土工作性能產生的不利影響。
3.4 對工人進行業務培訓
為了進一步提高施工隊伍的技術能力,要對工人進行必要的施工技術培訓,從而降低外部因素對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響。
3.5 采用合理砂率
在施工過程中,合理的砂率能保證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工作強度。當砂率較小時,容易產生泌水和離析現象;當砂率較大時,則會加大坍落度的損失。
4 總結
在土木工程建設中,影響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因素基本歸納為2 類,即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人為因素主要包括原材料的選用,施工機械的選用,施工工藝的科學性、規范化和標準化,施工配比的準確性;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溫度、濕度、風力、降雨和時間等。為了降低自然因素對其的影響,要盡量避開在雨季施工,同時,還可以使用外加劑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與此同時,不定期對現場施工人員、拌和站內操作人員和監理人員進行業務知識培訓,充分利用時間進行專業理論知識指導、技術交底或實踐經驗交流,增強參建人員的理論知識,提高技術水平,有效地解決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不斷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質量,為社會建設更多的精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