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上建筑遺跡發現多
從考古資料來看,早在夏商時代,墓地就有了祭祀性建筑,春秋戰國時期,這種墓上建筑遺跡發現的更多。山西鳳翔秦公陵、河南輝縣的魏王陵、河北平山的中山國陵等,陵墓之上都發現了房屋建筑遺跡。中山國王陵中出土的銅版《兆域圖》,詳細繪制出陵墓之上享堂建筑形制。目前知道的先秦時代的享堂之類建筑,平面絕大多數為方形。
自秦始皇陵開始,寢殿成為帝陵的主要祭祀性建筑,它實際上就是商周時代的享堂。秦始皇陵寢殿平面仍為方形。西漢時代帝陵寢殿建筑平面由過去的方形變為長方形。這種平面形制的變化。似與仿照皇帝生前宮室有關。寢殿既為帝陵正殿,就要仿照皇宮大朝的前殿,漢代皇宮前殿建筑平面一般為長方形。
陵墓的祭祀性建筑,戰國時代以前一般筑于墓上,秦東陵和秦始皇陵已將其移于墓側,但仍在陵園之內。約從漢景帝陽陵開始,這類建筑建于陵園之外,東漢帝陵仍襲此制,并在陵前增加了石殿之類的建筑。
魏晉南北朝時期,因連年戰亂,為避免盜掘,帝王陵墓流行“潛埋”方式,不立寢殿,不造園邑。北魏馮太后的永固陵前建祠廟性質的永固石室,開始恢復秦漢陵寢制度,并作為陵墓的禮制建筑。
唐代諸帝陵一般于陵園之內,南門之北營筑獻殿,亦稱“寢殿”,這是陵園中的主要禮制建筑,是用于祭祀典禮的大殿。在陵園以南西側,即陵區西南部修筑了下宮,亦稱“寢宮”,“下宮”因位于山陵之下而得名。這是陵區宮人、官吏等守陵人居住的地方,也是供奉陵墓主人靈魂日常起居飲食之所。
北宋帝陵禮制建筑基本承襲唐制,其上宮即唐之獻殿、漢之寢宮。宋代下官位于帝陵西北,這是依據當時的堪輿術選定的方位。南宋帝陵禮制建筑的上官和下官布局一改前制,安排在同一軸線之上。
元代帝陵沿用蒙古族填埋方式。陵墓附近沒有禮制建筑。明代帝陵取消了唐宋帝陵的下官建筑,擴大了祭殿(即秦漢之寢殿、南宋之獻殿或上宮)建筑,以祭殿為中心,自成一組院子,從而滿足了大規模祭祀活動的要求。祭殿東西對稱安排了配殿。祭殿院子北通以陵寢為中心的院子,南連設置神庫、神廚和碑亭的院子。三座院子在一條南北軸線之上。
- 提高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措施
- 1 混凝土的不足 在工程建設中,比如房屋地面、墻體工程、電梯井施工、梁體工程、基礎工程、柱體工程、橋面工程、隧道工程和水泥
- 12-23 關注:155
- 外墻真石漆施工特點與案例分析
- 真石漆是一種近年來廣泛應用于建筑物外墻裝飾裝修的一種厚質材料。它是以不同級配的天然彩砂或人工砂為骨料配以樹脂乳液、成膜助劑
- 12-23 關注:166
- 后澆帶施工技術的重要性
- 隨著建筑業的不斷發展變化,基礎設施不斷的加強和完善,后澆帶施工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應用也日漸趨于成熟。后澆帶施工技術能夠有
- 12-23 關注:145
- 對港口混凝土結構進行分析
- 一、對港口混凝土結構進行分析 為了保證工程的質量,起到工程應有的作用,港口施工一般采用的都是防水型混凝土。防水型混凝土是
- 12-23 關注:125
- 做好建筑工程各個環節的工作
- 建筑技術在建筑施工企業生產經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決定著企業經濟效益和工程成本的高低。因此,必須將建筑技術管理與項目管理中的
- 12-23 關注:124
- 市政工程中給排水工程存在的問題
- 1 市政工程給排水工程銜接過程中常見的問題 從現階段我國市政工程的給排水工程的建設質量看來,多數市政工程的給排水工程的銜接
- 12-23 關注:110
- 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問題分析
- 前言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條件下,生產效益的最大化已是各企業的共同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向管理要效益已成為各企業家的共識。
- 12-23 關注:119
- 提高圖書館采編工作人員的職業素質
- 1 用發展的眼光,樹立正確、客觀的藏書建設觀念 在網絡環境中,圖書館信息資源結構發生變化,館藏資源和網上資源共同構成圖書館信
- 12-23 關注: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