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學生消費觀念調查報告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消費觀念也隨之發生著變化,消費問題便備受大家關注。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于大學生年齡較輕,群體較特別,他們有著不同于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后,都對他們的消費有很大影響。特殊群體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點,同時難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費甚至一些消費的問題。
調查目的:
為了進一步了解大學生的消費情況,我們決定借這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的調查活動在身邊的同學中進行一次消費情況的調查,對大家的消費進行歸宗和分析。
調查地點和方法:
對建筑工學院一年級到三年級的同學隨機進行問卷調查和采訪;我們共發送100份調查問卷,收回100份問卷同時隨機采訪了解,并對100份問卷和采訪數據進行統計,通過EXCEL匯總整理和分析,做成圖標,形象地對調查數據做了描述與顯示。
從調查結果發現,月費用1000元以上的人占14%,月費用700--1000元的人,占73%左右,500--700元的人占13%,月費用500元以下的人,占2%左右。在這些學生之中,超過50%的學生擁有電腦、約90%的大學生擁有手機,因此網絡與通信費用支出較以往在大學生的消費支出中占據了相當大的份額。調查中所含的支出方向有:A伙食,B服飾,C戀愛,D上網費,5手機費,F其他費用(購買書籍,體育器材,化妝品……)等。
一:伙食費。
除了在校內就餐外,校外就餐已經成為大學生飲食消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月到個體餐館就餐的比例達到了被調查總人數的56%。各種形式的聚會成為在校大學生飲食消費的一個重點。對于同學之間花錢請客,大部分同學認為偶爾可以但不要太頻繁。調查發現,幾乎所有學生每學期都要參加6-15次各類同學聚會。這部分消費基本上每學期需要100-600元之間。調查中了解到,大學生和同學朋友聚會一般選擇在普通餐廳,但也有1%的選擇在高檔餐館。聚會的理由多種多樣:老鄉或班級娛樂、告別單身、過生日、考試得高分、當了班干部、得了獎學金等都要請客吃上一頓,否則被視為不夠交情。
二:購買服飾。
從消費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隨著網絡購物的迅速發展,大學生對服裝消費范圍越來越廣消費的檔次也越來越高,男生買衣服的宗旨是不買則已,要買就買質量好的、價格不能太低的;女生買衣服則總是買個不停,只要自己喜歡的都會盡力買回來,不喜歡了,馬上就不穿了。大學生購買時尚的商品,一方面為了滿足自己的實用需求,一方面也希望能夠增加自己的被關注度。購買當下流行產品更是能夠滿足人們這樣的心理。在對"當您擁有一件時尚名牌產品時,您最希望誰能夠注意到您"調查后發現,70%的大學生希望異性同學能夠注意到自己,17%的人希望陌生人能夠注意到自己,13%的人希望自己的戀人能夠關注自己;與此同時只有4%的同學表示愿意讓自己父母和家人了解自己的品牌服飾消費情況。可見選擇時尚產品對幫助大學生自己的交往,能夠起到幫助作用。而大學生由于在讀書期間,主要生活費來自父母,而購買著名品牌的消費品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所以大學生只有4%的人愿意父母知道自己使用名牌的產品。
三:戀愛消費
對問卷中"你談戀愛了嗎?每年為戀愛花費多少錢?"的問題,75%的大學生承認有戀愛經歷,每年用于戀愛消費的錢從100-1000元不等。從調查看,大學生戀愛支出主要在吃飯、零食、逛街、泡吧娛樂、校外住宿等方面,禮品消費是戀愛消費中絕對的"大頭",逢年過節(情人節、圣誕節等)或是倆人過生日及特殊的紀念日,戀人之間必要互送禮物,此項花費少則幾十元,多則數百上千元。
四:上網費用
調查結果顯示:在每周上網時間方面,12%的學生在3小時以下21%的學生為3-7小時,30%的學生為8-10小時,20%的學生為10-20小時,17%的學生在20小時以上;在上網時段方面,46%的學生在白天上網,37%的學生在晚間上網,17%的學生還經常上通宵(周末)。如果按1元/小時計算,對于學生而言,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還有一個現象是大一的同學普遍比大二和大三的同學上網時間少,這應該與學校禁止大一學生帶電腦有關,且他們上網都是在網吧,且通宵(基本都是男生)的頻率遠遠高于大二和大三的同學,相比之下他們的手機通訊費用普遍較大一和大二同學要高。
五:手機等通訊費用
根據調查結果,100%的學生都擁有手機,他們的手機價位一般都在500--1600元之間,月消費在20--150之間。消費者的月手機話費也與其月生活費相掛鉤,生活費用少的話費也相應較少,控制在50元以下,但也有部分月生活費較高的的同學的話費也在此列,共占了樣本的43%,學生月話費主要集中在50-100之間,約占了調查總數的53%,屬于中檔水平。其次月話費在100-150的有4%,而150以上的高消費者主要是月生活費在1000以上的12位之中,與其的經濟實力基本相應。
六:其他費用
調查結果顯示,只有2%的同學每年會在購買課外書籍上消費100--300元,
這應該與學校的圖書館有關系,那里的信息量足以滿足99%的同學的需要。在這一部分費用中,男生65%傾向于體育器材,女生89%傾向于化妝品,然而其檔次與質量就與個人的經濟實力正相關。
建議與總結:
大學生消費不僅僅關系到自己、學校,而且還是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問題。所以:⑴對于大學生而言,要樹立自己合理的消費觀念,要理智地對待自己的消費。作為一個純消費者,大學生經濟來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費要考慮到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承受能力,還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費的誤區。⑵對于學校而言,應加強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對于與學生的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應充分開展,從而達到指導的目的。⑶對于社會而言,要積極開拓大學生消費市場,從產品的種類、價格、服務多方面滿足不同經濟條件大學生的需求,同時要規范市場秩序,為大學生確立一個公正的市場環境讓其消費。
調查報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