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讀后感
輕輕合上《圍城》的最后一頁,內心很平靜,夜已悄悄地爬滿整個天空。遙望,不知哪兒還有光明。只有默默地等待,輕輕地守望,相信明天會是個好天氣。方鴻漸原來是有夢想的,正如我們的每一個人一般,年少輕狂的我們,按捺不住熱血的沸騰,無法向一切已墨守成規的事物妥協。我們總相信我們的人生只有我們能駕馭。于是方鴻漸乘上開往法國的航班,開向自認為的一片新天地。幾年后,二十七歲的方鴻漸踏上了他的返程之旅,帶著一張作假的文憑,心里是滿滿的內疚。二十七歲的他仍會天真地想起嚴父,慈母的失望。仿佛當他多少年前踏上甲板的那一刻,人生的鎖鏈斷了一般,幾年的巴黎生活只是一場華麗的美夢,終有醒來的那一刻。方鴻漸意識到了,當他意識到紅海早過了時,他就覺悟的認識,他并不能夠完全掙脫那條無形的鏈子。
就如《圍城》中所講“年齡是個自然里程中無法超越的事實。”凡事一經隔膜,咫尺皆若天涯,又更何況是城里城外呢?或許《圍城》的文學價值也正在此。它寫出了人們不愿意正視的,真實的社會環境。
- 會飛的教室讀后感
- 我讀了一本經典而又有生動的書——《會飛的教室》,這本書讓我領悟了一個道理,友情無價。
- 11-26 關注:0
- 圍城讀后感
- 輕輕合上《圍城》的最后一頁,內心很平靜,夜已悄悄地爬滿整個天空。
- 11-26 關注:0
- 幻城讀后感
- 一個才十幾的孩子用自己的法力去殺人而僅僅只為了一碗米飯,令人不可思議,后來才知道他是為了弟弟。
- 11-26 關注:0
- 哈佛家訓讀后感
- 《哈佛家訓》這本書由很多個小故事組成。我最喜歡《南瓜和鐵的較量》這個小故事。
- 11-26 關注:0
- 我的叔叔于勒讀后感
- 暑假,我看了法國著名的短篇小說巨匠莫泊桑最著名的小說名篇之一——《我的叔叔于勒》,它帶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 11-26 關注:1
-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
- 我喜歡讀中國作家寫的書,并非中國的作家們的文筆有多出彩,思想有多深刻,也并非出自于他們筆下的作品有多么使人讀得津津有味,意味深
- 11-26 關注:1
- 教師讀后感
- 在假期中我讀了《今天怎樣做教師》這本書,此書是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的退休教師王曉春老師在教育在線的班主任論壇上對來
- 11-26 關注:1
- 理智與情感讀后感
- 《理智與情感》雖是簡·奧斯丁的第一部小說,但寫作技巧已經相當熟練。
- 11-26 關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