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稱晉級申請書
寧強縣職改辦:
我叫袁松平,1987年7月畢業于城固師范數學專業班,同年8月被分配在寧強縣鐵鎖關區龍王九年制學校初中部,之后又調往廟壩寬川初級中學任教,于1998年8月調入高寨子初級中學工作至今。其中20xx---20xx學年度積極響應縣教體局的號召在安樂河中心小學支教(帶課帶班)一年,現已在教學一線工作20xx年。
回顧過去的20xx年,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政治思想表現。
自參加教育教學工作以來,我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有良好的師德修養;奉行“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干事”的工作作風,與時俱進做到了自修、教書、又育人。
二、傾心教育,為人師表
身為教師,我深深認識到“教書育人”、“文以載道”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良好的思想素養,熱愛、關心全體學生,對學生的教育能夠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科學的世界觀。每天堅持早到晚歸,嚴格按照學校的要求做好各項工作,甚至還放棄節假日的休息,到校做好有關工作,甘于奉獻。同時認真學習與踐行新課標、新理念,積極參加各級教育培訓和校本培訓,并做了大量的研訓、讀書筆記,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以自己優良的道德品質與文化素養去影響學生。
三、精心施教,形成特色
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學工作者,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始終以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切實抓好教學工作中的各個環節。教學過程中,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及時調整課堂教學進度和內容,改進教學方法,熟練運用電腦制作PPT,自始至終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宗旨,同時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使學生的個性、特長順利發展,知識水平明顯得到提高。
四、工作業績和歷程
1、1997年晉升為中學二級教師(1991年數學大專畢業)。
2、20xx年完善“普九”中的生物實驗教學資料。
3、20xx年完成“普實”中的生物實驗教學資料。
4、20xx年11月獲得全縣初中生物教師實驗操作技能大賽三等獎。5、20xx---20xx安樂河支教一年。
6、20xx年完善生物實驗教學資料,并通過“雙高普九”驗收。
7、20xx年9月---20xx年5月主持完成縣級生物課題“七上生物教學內容調整的實踐研究”,結題后縣教研室驗收為合格課題。其中課題中的論文《對“植物光合作用”教學內容的思考》發表于《中學生物教學》第十一期31頁。8、20xx年11月至20xx年3月31日參加遠程“國培計劃”學習,經考核為合格。
9、20xx年11月獲得全縣初中生物教師實驗操作技能大賽三等獎。
10、20xx年11月30日至12月10日在陜師大參加“國培計劃”中的陜西省農村骨干教師高級專業能力提升項目的進修,并榮獲該期的優秀學員稱號。
11、發表論文三篇:
①20xx年在《漢中教育》第六期發表論文《重視生物課外探究實驗》
②20xx年10月在教育部主管的雜志《中學生物教學》第十期56頁發表論文《初中生物會考復習策略》
③20xx年11月在教育部主管的雜志《中學生物教學》第十一期31頁發表論
文《對“植物光合作用”教學內容的思考》。
成績屬于過去,腳下踏過的路已經演變成歷史,何況教育教學這門藝術永無止境,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虛心學習,勇于創新,再創業績。
綜合上述情況,符合申報一級教師的條件,特提出申請。
教師晉升職稱申請書5篇申請書望各位領導予以考慮。
申請人:
xx年xx月xx日
- 實用的公司員工辭職申請書
- 您好!自入職以來作為XZX服裝公司的一名員工一直都很享受這份工作,感謝公司給予良好的工作環境,各位領導的信任及包容。
- 01-17 關注:0
- 教師職稱晉級申請書
- 20xx年11月獲得全縣初中生物教師實驗操作技能大賽三等獎。5、20xx---20xx安樂河支教一年。
- 01-17 關注:0
- 大學生的貧困生申請書
- 我是來自光電科學分院光電子技術科學2班的學生,我特向學校申請國家助學金。
- 01-17 關注:0
- 精準扶貧工作隊員申請書
- 我是xx鄉高營村四組村民,現家有人口6人。由于家有貧困申請理由100字11歲雙胞胎殘疾女兒,常需照顧和治療,使家庭特別貧困。
- 01-17 關注:0
- 調崗申請書格式
- 首先感謝領導對我的關心和照顧,同時感謝領導在百忙中審閱我的調崗申請!
- 01-17 關注:1
- 員工轉正申請報告書模板
- 你好,我叫,我自20年月日進入酒店工作,根據酒店的需要,目前擔任服務員一職,負責服務工作。
- 01-17 關注:1
- 關于經濟適用房申請書
- 我叫,x年出生,在一家水電工程公司里面上班,我們一家口,我每月工資僅x元,每月要給姐姐生活費,還有自己的衣食住行。
- 01-17 關注:1
- 小學貧困補助申請書范文
- 我叫,是xx級一名普通學生。我來自南部山區,父母都是農民,僅靠幾畝薄田維持生計。
- 01-17 關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