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是相互促進、有機統一的整體,經濟與管理學院結合學校學院實際,統籌院內院外資源,從學院黨委、專任教師、學工隊伍以及打造院外育人平臺四個方面著手,多元聯動,層層深入,切實構建以“全員”為抓手,貫通“全過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體系,致力于將三全育人這幅“工筆畫”描得細致、繪得生動。
學院黨委示范引領 筑牢育人陣地
學院黨委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思想和價值引領作用,把握育人方向,精構育人體系,著力提升育人水平。院領導、黨委委員等以身作則、帶頭示范,在學生入校、求學、畢業的各個階段給予指導和關懷。
完善機制,筑牢陣地。學院成立以院長、書記為組長的“三全育人”領導小組,在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這“十大”育人體系的建設上分別制定相關培養方案,加強制度建設,提供制度保障,牢牢扭住“一根繩”,廣泛匯聚育人合力。
思政為綱,黨課先行。學院建立了院領導和黨委委員對口聯系學生黨支部制度,在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四史”學習教育中,學院領導、黨委委員、黨員教師分時分段,多次參與本、碩、博學生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并為學生講黨課,扎實推進“四史”學習教育,深入領會五中全會精神,強化思想政治引領,提升學生思想道德品質。此外,各系黨支部每學期開展學生座談會,洞悉學生學習情況,為學生答疑解惑。
以生為本,點滴滲透。每年新生入學期間,院領導深入走訪學生寢室,看望關心學生生活和心理狀態。多次開展新生入學教育,幫助新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大學生活,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價值觀、人生觀。教學副院長參加為每月生日的新生舉辦生日午餐會,關心新生學習和生活狀態,介紹解讀專業,引導同學們做好學業生涯規劃。在中秋節、五四青年節、四六級考試、研究生考試等節點,為學生送溫暖、送祝福。在畢業季開展畢業生座談會和選調生座談會等,聽取學生對學院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寄語同學們將自我發展融入祖國發展建設之中,鼓勵學生勵志成才報國。
專任教師精細培養 深化育人內涵
學院不斷加強專任教師隊伍的建設,發揮教師育人主導作用。積極開展“課程思政”,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著力發揮好課程育人作用;落實落細科研育人和網絡育人,構建全頻譜育人機制,對學生進行精細化培養;大力實施導師制,設立兼職輔導員,細化人才培養方向,全面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一核心、兩結合、三步走”的課程思政育人體系。學院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圍繞突出經管學科特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一中心,大力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目前,學院已有34門院級示范課程建設立項,其中10門校級示范課建設立項,4門認定為校級示范課,1門認定為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學院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守住課程教學“主渠道”,組織教師全面梳理專業課教學內容,深挖課程思政元素,通過案例教學、課堂辯論、項目實踐等探究式、互動式、體驗式教學方法教育引導學生格物致知,篤行致遠。
專業化科研育人體系。學院科研育人團隊秉承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從培養模式到核心課程設計,從實踐基地到保障機制建設,從學生初次接觸科研到獨立進行項目研究,教師全程參與指導,打造了個性化三級人才培養體系。近四年參與科研育人項目的本科生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14篇,申請專利2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49項,其中國際級獎項15項,科研育人團隊成功申報各級教改項目17項,發表相關教研論文5篇。
“四維一體”的創新創業網絡育人體系。依托網絡名師工作坊,開創“杜義飛工作室”網絡平臺,以經管視角,觀身邊世界。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工作室設計出線上線下聯動,課程實踐相長的“四維一體”網絡育人理念,積極培育風清氣正的網絡文化。通過“網絡名師+”項目,將線上平臺作為宣傳和教育的輻射點,擴大學校教師與學生的聯系,利用相關師資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服務。同時通過高頻線上網文的傳播,線下定期的老師、企業和學生交流學習,充分利用創新創業專業研究人員與相關教師隊伍的創新創業思想與實踐平臺,對學生創新教育進行針對性指導。
“兩階段、多類型、全過程”的導師制。院內84.8%的教師擔任過導師,覆蓋學習、研究、留學、職業規劃和創新創業五個方面。根據學生需求與特點,精準匹配導師資源,學業導師啟航,幫助學生快速適應大學生活;研究導師接棒,深化專業教育;留學導師進行個性化指導,助力學生實現海外名校夢想。五類導師相輔相成,貫穿人才培養始終,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人生規劃和興趣引導。此外,學院還實行專任教師擔任兼職輔導員制度,對學生職業發展、創新創業等進行專業指導。新冠疫情期間,兼職輔導員王敏副教授書寫致經管學院研究生同學的一封信,激勵學子從危機中發現機會,邁向學習新時代。
學工隊伍系統推進 夯實育人基礎
關心學生學習生活,關注學生身體健康,洞悉學生心理狀態,了解學生發展規劃,幫助學生答疑解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輔導員為核心的學工隊伍團結協作,辦好大事,做好小事,系統推進各項學生工作,架起了學生發展的“連心橋”。
重視組織育人。加強學生黨建引領,輔導員擔任本科學生黨支部書記,選優配強研究生黨支部書記。積極開展支部共建,本科生黨支部與中儲糧1+1共建,研究生第四黨支部與經濟學和金融學系教工黨支部、彭州市敖平鎮鳳泉村黨支部三方共建。成立黨員骨干宣講團,連續兩年獲評精品微黨課。抗疫期間,鼓勵學生擔任志愿者,組織線上手繪畫、詩歌朗誦等抗疫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參加防疫志愿服務累計兩千余小時。打造標桿支部,本科第一黨支部獲2018-2020學校學生先進黨支部。
重視管理和服務育人。學院不斷加強學生科、教務科、研究生科的科室聯動,堅持學風建設是成長發展的基礎,積極開展多形式的學風建設活動。大力響應“學涯同舟”朋輩1+1計劃,組織學生成立學習小組,及時交流學業、競賽、科研等。嚴格早晚自習打卡制度,營造良好學習氛圍,開展英語四六級聽力訓練、模擬考試,安排基礎課程期中模擬測試和疑難解答。邀請優秀學長學姐與同學面對面交流,幫助樹立目標、掌握學習方法。啟動“海外名校計劃”,開展短期出國交流經驗分享會,營造良好氛圍。
重視資助育人。學院重視對學生的資助與關懷,設立學生信息檔案,并實施動態管理,嚴格執行國家資助、學校資助、社會捐助、勤工儉學等相關資助管理條例,著力培養受助學生自立自強、誠實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擔當的良好品質。重視成電杰出班級、成電杰出學生、國家獎學金、唐立新獎學金的答辯,并給予學生相關指導,學院連續兩年獲成電杰出班級,2名研究生獲成電杰出學生。
重視心理育人。設有“心情小窩”心理輔導站,多次開展心理實踐活動;邀請學校心理中心李媛教授為學生開展“為成長做準備”講座,幫助學生平穩實現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轉變。圍繞學業發展,持續進行輔導員談心談話,一對一指導學生盡早明晰目標方向,激發學習內生動力。
整合運用院外資源 拓寬育人平臺
增強校內兄弟學院、部門間的聯系,用好校內育人資源。學院致力于培養懂技術的管理者,在雙學位專業的培養中,為幫助學生更好地認知自我,合理進行專業選擇,學院邀請信通學院陳祝明教授、何子述教授等擔任學院學生的選課指導教師。定期邀請數學學院教師為學院學生開展數理課程答疑。每年邀請離退休老教師為新生講述成電故事,弘揚和傳承成電文化基因。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立人文化活動、歌詠比賽、運動會等活動,鼓勵學生跨學院交流互動。
整合校外資源,搭建校外育人平臺。選聘校外輔導員指導學生實習實踐,聘任110名業界導師,定期邀請業界導師來校講座,傳遞業界前沿信息和知識。加強校企合作,實施學院“產教融合伙伴計劃”,建立實習基地19個,開展“企行足跡”系列活動,組織研究生前往50余家知名企業交流學習,與北京思特奇等進行研究生聯合培養。
重視實踐育人。創建有影響力的社會實踐品牌活動,引導學生服務于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戰略需求。扎實推進“走進鄉村,助力精準扶貧”社會實踐;拓展社會實踐基地,組織學生赴貴州岑鞏、陜西藍田縣等地,開展電商、支教、志愿服務等多類型實踐活動;開展“馬蘭花計劃”實踐教育活動,拓展基層掛職基地7個,開展講座報告30余場,鼓勵學生將夢想之花綻放在祖國基層大地。連續7年深入開展“勇擔社會責任,共筑公益沃土”主題活動,利用互聯網開展關愛自閉癥兒童、關愛老兵、保護環境等公益活動200余場。
經管學院堅持全員參與立德樹人,落實落細“十大育人”體系,把思政工作、把育人目標滲透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和各環節,積極構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堅定地行走在為國家和民族培養基礎知識厚、綜合素質高、具有國際視野、社會責任感和健全人格,信息技術專業素質和經濟管理才能兼備的復合型精英人才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