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夢,非遺韻:益心向陽蒲公英計劃
青年夢,非遺韻——益心向陽蒲公英計劃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農村地區教育發展狀況,各個公益組織也對當地農村地區開展支教活動。與傳統支教活動不同,“益心向陽”公益組織負責人對農村現有支教活動中存在的弊端進行改善。創造性地引入非遺文化,加入“平臺+非遺”的全新理念,借助非遺文化實現青少年的“精神”脫貧,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支教+答疑”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豐富孩子們課外生活,實現精神脫貧,幫助農村孩子在優秀文化浸潤下健康成長。
據了解,益心向陽組織雖然初出茅廬,但團隊成員志愿經驗豐富,來自不同專業,各有所長,分工明確,均富有愛國情懷,可以將正確價值觀傳遞給學生。組織依托安徽財經大學青年志愿者協會與非遺俱樂部的豐富資源,結合“支教+非遺”,用大學生團隊的熱情與真誠,為鄉村孩子帶去最適合他們的知識與文化,助力少年健康成長,促進鄉村人才振興。
非遺文化 少年啟航
益心向陽組織注意到,傳統支教項目通常只對孩子們輸出“智育”知識,而忽略了孩子們對“美育”的追求。益心向陽將非遺文化推入孩子們的視野中,并與校內工藝美術俱樂部進行合作,為孩子們提供親身體驗非遺文化的機會,將具有較好育人功能的優秀傳統文化遺產資源融入支教服務過程中去。雙向組織、雙向受教,實現用非遺文化關愛農村經濟落后地區學生的精神“啟航”。
心理教育 健康成長
益心向陽組織高度重視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在了解手機是孩子們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渠道的前提下,為了防止孩子們成為“網癮少年”,組織決定帶孩子們走出鄉村,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去:通過參觀當地非遺文化館、參與讀書交流會、參觀本地大學等活動,豐富孩子課外生活。同時,為了防止孩子們看到城市的繁華后產生落差,組織會對孩子們進行心理疏導,將落差感轉化為奮斗的力量,促進孩子們健康成長。
線下教學 線上答疑
益心向陽組織充分考慮到孩子們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教學前先進行問卷調查并進行問卷分析,對于不同學校以及處于學習環境的孩子提供不同教學方式。同時,組織為了避免部分內向的孩子不敢提出疑問,耽誤學習進程,為孩子們組建交流群,安排工作人員對帳號進行值班,在手機上提供答疑服務,便于孩子們隨時解決問題。
益心向陽希望借助支教大學生的熱情以及對生活的熱愛感染鄉村青少年,使他們明白奮斗的意義;通過非遺文化,豐富孩子的課外生活,感受文藝活動帶來的精神盛宴;通過心理安全教育和社會實踐,讓孩子們辯證地看待手機,正確使用這一工具,認識到人生還有許多地方值得去闖蕩,手機之外的世界更加精彩。“愿以渺小起航,以偉大收尾。”這是益心向陽負責人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