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色精神,追尋紅色記憶
傳承紅色精神,追尋紅色記憶
2024年8月24日,塔里木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2024年“三下鄉”團隊——“追溯紅色記憶,共赴紅色征程”尋訪團成員前往阿拉爾市一團鑫裕小區,有幸采訪了一位曾參與過抗美援朝,以及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革命老前輩。
蔣祿,母親在其7歲時過世,重慶大轟炸期間,11歲的蔣祿又失去了父親,自此成為孤兒。為了活下去,年少的他便到老家的地主家放牛,放牛第二年地主家才將他算作長工。十幾歲時,一支國民黨隊伍在其家鄉進行招兵,為了吃飽肚子,以后有出路,蔣祿自此參軍,當時地主家還為他取了一個新名字參軍——蔣戴龍。
在重慶即將解放時,蔣老原屬的國民黨部隊不愿跟隨國民黨大部隊撤退,于是在重慶起義反抗國民黨,建國后不久,蔣老便加入解放軍。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美軍不顧我國政府的多次警告,越過三八線,直逼我國鴨綠江邊。從1950年8月27日到11月10日,美國侵略朝鮮部隊的軍用飛機不斷侵犯我國東北的領空,進行偵察活動,掃射轟炸我國城鎮與村莊,殺傷我國和平居民,損壞我國財產共有90次。1950年10月8日,中國政府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的請求,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
1952年,蔣老跟隨志愿軍部隊出發前往朝鮮進行支援。當時前線有大量部隊,為接應其他隊伍,蔣老所在的隊伍6,7月出發,當時的東北下著暴雨,山區間難以跋涉,即使有當地人帶路,當洪水來臨時,也還是沖走了很多的人和槍。當跨過鴨綠江時,當時冰天雪地,地上的雪下的特別厚,根本看不清道路,根本無法行走,只能靠滑下去,一旦不小心掉進雪堆里,還找不到部隊的話,幾乎就意味著只能犧牲在雪地中。
在蔣老到朝鮮之前,有一位同鄉的戰友,當年他曾被國民黨拉壯丁加入過國民黨隊伍,之后被解放,加入解放軍,1950參與抗美援朝,當時還很年輕,比蔣老還要小幾歲,他在150多人的連隊中任偵察兵,負責查探敵軍情況。但是由于當時過于年輕,在前線歷練的少,再一次偵查時被敵軍炮彈擊中負傷,由于前線部隊衛生醫療條件太差,簡單包扎后便被送到后方搶救,之后便被送往國內,雖經搶救報下性命,但由于當時國內的醫療條件太差,這位士兵體內的炮彈片無法完全取出,只能留在體內。1951年,在傷好的差不多后,他隨部隊來到新疆,不過緣分妙不可言,兩年前左右,蔣老再一次與這位老戰友相遇。
蔣老當時在部隊中擔任的時通訊員,抗美援朝期間,物價物資匱乏,當時通訊考電報的都很少,大多數都是依靠人力通訊,傳遞各個戰區之間的信息和情報。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議》簽訂,抗美援朝勝利時,蔣老正在前線,戰爭勝利后,蔣老從前線撤下來,進行正式的軍事訓練和整編,。1954年,蔣老先后任副班長和班長,戰爭雖然結束了,但還需要進行戰后重建工作。
1955年,蔣老終于從前線返回祖國,來到了河北,后于上海更換裝備,前往寬甸滿族自治縣工作,再又與1961年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1團屯墾戍邊,在新疆的60多年里,蔣老未曾離開過1團,來到新疆后,蔣老一直參與開荒、修路、挖渠工作,為新疆建設貢獻了自己大半個人生。
蔣老的一生中榮獲過許多功勛,一次二等功,抗美援朝功勛,對越自衛反擊戰功勛,如今的蔣老已近百歲,對于他的一生來說,經歷了太多太多,他的人生故事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