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暖陽灑在新安文化館古樸的飛檐上,2025年4月26日下午,一群懷揣著對中醫文化熱忱的安中學子,在大學生新安醫學學社的組織下,開啟了一場穿越時空的中醫文化尋根之旅。這次參觀活動不僅是一次簡單的課外實踐,更是一次與先賢對話、與傳統接力的精神洗禮。

圖為同學們的參觀過程
走進新安文化館厚重的大門,仿佛瞬間穿越回那個名醫輩出的年代。館內陳列的每一件展品都在訴說著新安醫學的輝煌歷史。在專業講解員的帶領下,同學們首先來到"醫脈源流"展廳,這里系統展示了新安醫學從萌芽到鼎盛的發展歷程。明代御醫汪機的《石山醫案》手稿、清代名醫吳謙的《醫宗金鑒》初刻本等珍貴文獻,讓同學們直觀感受到新安醫家嚴謹治學的精神。藥學院大二學生李雯駐足在一組古代制藥工具前久久不愿離去:"這些碾藥船、研缽雖然古樸,但設計之精巧令人嘆服,可見古人制藥之用心。"

圖為人為背景模塊的講解
移步至"名醫風采"展廳,新安歷代醫家的生平事跡和學術成就通過多媒體技術生動再現。當講解員講述"張氏醫派"七代傳承的故事時,在場同學無不為之動容。中醫學專業的王明感慨道:"這種代代相傳的堅守,正是我們中醫文化的精髓所在。"展廳中央復原的"保和堂"藥鋪場景尤為引人注目,古色古香的藥柜、精細的稱藥器具,讓人仿佛聽見了昔日藥鋪里的聲聲問診。

圖為中醫現代發展模塊的講解
在"方藥精粹"展區,同學們被新安醫家獨創的方劑深深吸引。講解員詳細解讀了"新安六味"等特色組方的配伍原理,這些歷經數百年臨床檢驗的經典方劑,至今仍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原來我們平時學的方劑中有這么多都源自新安醫學!"針灸推拿學院的張同學恍然大悟。展柜中陳列的各式制藥模具和藥材標本,更讓同學們對新安醫家"道地藥材"的執著追求有了直觀認識。

圖為同學們參觀各種藥材
活動最令人難忘的環節是"杏林問診"體驗區。在這里,同學們通過VR技術"穿越"到明清時期的新安醫館,親身體驗望聞問切的診療過程。臨床醫學專業的劉暢戴上VR設備后驚嘆不已:"太真實了!我仿佛真的坐在老中醫面前接受把脈問診,這種沉浸式體驗讓中醫診療變得生動可感。"
參觀過程中,同學們的熱情讓講解員印象深刻。幾乎在每個展區,都有同學提出專業而深入的問題。從藥材鑒別到方劑應用,從診療技術到醫德傳承,這些問題展現了安中學子扎實的專業功底和求知若渴的學習態度。新安醫學學社社長李芳表示:"看到同學們這么投入,我們組織這次活動的目的就達到了。新安醫學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需要年輕一代來傳承發揚。"

圖為參觀人員和講解員的合影
夕陽西下,參觀活動接近尾聲,但同學們仍意猶未盡。許多人在留言簿上寫下感悟:"這次參觀讓我明白了什么是'大醫精誠'""新安醫家的智慧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學習""作為中醫學生,我深感責任重大"。這些真摯的話語,道出了年輕一代對傳統醫學文化的敬畏與熱愛。
大學生新安醫學學社指導老師表示,此次文化館參觀只是系列活動的開端,后續還將組織經典誦讀、名醫故事會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古老的中醫文化在校園里煥發新的生機。正如一位同學在返程途中所說:"今天我們不僅是參觀了展覽,更是觸摸到了中醫的魂。這份傳承的使命,我們這一代人定當牢記。"
通訊員 李梓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