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我參加了合肥工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跟隨隊長追尋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省的考察路線,我們走訪了寧波、舟山、杭州。余村,在各地書記以及企業負責人的幫助下,我們順利完成了此次調研。在這六天時間里,我們一起收獲,一起成長!
訪寧波港口博物館,尋古今海路發展史。到達寧波,我們隨即參觀了中國港口博物館,有幸對話了館長馮毅先生。馮先生表示,“寧波港口博物館講的不僅是寧波港的故事,更是中國港的故事。浙江作為全國共同富裕的示范區,是物質和精神文明上的共同富裕”。
實地走訪聽民意,深入社區傳民聲。來到寧波的第二天,我們帶著前期準備好的資料與調查問卷,走進大街小巷,面向各職業不同年齡段的寧波居民進行采訪和調研。只有百姓說好,發展才是真的好。對于寧波近幾年的發展,百姓們無一不稱贊。
走進西溪濕地公園,探索生態創新高地。抵達杭州,我們便迫不及待的訂了票,前往西溪濕地公園。在探討與考察后,團隊成員采訪了公園里的游客和當地居民,從群眾的眼睛與直觀感受中體會杭州近年來的變化。劉書記也告訴我們:“浙江生態發展的進步有目共睹,政策支持下,創新是最重要的。我們要做的不僅是簡單的治理改善,還要將生態與教育、旅游 等聯系起來,這是互相促進的正反饋。”
探討舟山群島建設經驗,領悟共同富裕政策意義。通過參觀舟山城市展覽館,我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舟山的歷史、現狀和發展方向,學習了浙江舟山群島的區位和資源優勢,也感嘆于舟山新區規劃建設的宏偉藍圖和遠大規劃。在我看來,我們青年人更應該多多走進這些博物館、展覽館,看看過去,想想未來。
科技聯動共富,創新鑄就未來。在杭州,我們參觀了校友企業杭州科創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網易網絡有限公司、浙江大華技術股份公司。從各個企業負責人口中我們了解到,科技創新是帶動杭州發展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同時他們也對大學生實地考擦企業的社會實踐活動表示了認可和支持,鼓勵高校提供更多類似的平臺,為大學生與社會的鏈接做好橋梁。
訪美麗余村,探共富密碼。余村是全國率先探索“兩山”之路的先行者,在推動“兩山”轉化的過程中,也通過開發當地的特色資源,使余村的經濟煥發出勃勃生機。抵達余村后,我們發現,無論是游客和居民,他們臉上的笑容是發自內心的,是真真切切的。
對于我個人來說,在浙江的這六天,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社會上“歷練”。很多事情并沒有看上去那么容易,只有自身真真切切的去做了,才能體會到其中的難處。這一路來我們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掉隊的,有受傷的,有中暑的。結束完一天的行程后,顧不上吃飯,各司其職,對今天的行程進行總結,做視頻,寫稿子,一起熬到大半夜,第二天依舊早起出發下一站。趕車沒時間吃午飯是常態,工作熬到大半夜亦是常態,即使會喊苦喊累,但最后我們都堅持下來了。“紙上得來終覺淺,深知此事要躬行”。古人總是沒錯的。大學生就應該走出課本,走出課堂,走出校園,大膽邁進社會。接受社會的“毒打”,開闊自己的視野,提高個人的能力!(通訊員 張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