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臨沂1月29日電(通訊員:高文杉)旅游業是受到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我國經過幾個月的嚴防嚴控,國內疫情已經基本穩定,國內部分旅游景區也在逐步恢復開放,人們也將逐漸走出去進行旅游活動。曲阜師范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星夢小組寒假社會實踐隊隊員高文杉就此問題開展問卷調查,主要目的是調查了解疫情后人們的出游意向及其影響因素,采用消費行為學理論分析和問卷收集線上調查等方式,信息來源廣泛充分,數據比較詳實全面。
在預籌備階段提出這一實踐想法后,1月28日,星夢小組寒假社會實踐隊隊員召開了一次線上會議,收集了小組成員相關想法,進行相關的準備工作,并針對問卷設計、調查宣傳、圖片收集、文稿撰寫等分配任務,做出統一規劃。
在進行數據研判和分析后了解到,疫情結束后,旅游消費者出游意愿只增不減,但是不會出現報復性增長,消費者的出游選擇更加謹慎。由于旅游消費者的年齡、職業、收入、出游時間、出游動機等因素各不相同,消費者的出游意向也有所不同。但是隨著疫情的結束,旅游業會逐漸穩定的恢復和發展起來,新的旅游行為也將出現。
本次報告通過問卷采訪的方式收集了來自不同城市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近100名用戶的意見,以下為數據總結分析。
疫情過后人們的出游意愿很明顯
受疫情的影響,很多人原有的出游計劃被打亂,不得不選擇居家隔離。在此次參與問卷調查的游客中,有73.68%的填寫人員表示,疫情對他們的出游計劃有影響。
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人們的出游意向越來越明顯。問卷調查得知,有12.86%的填寫人員表示會立刻出游,去放松心情;由于疫情的不穩定性,42.39%的填寫人員表示有出游的意向,但是還要看旅游目的地的實際情況;20.41%的填寫人員表示自己沒有出游意向,防止疫情的反彈對自己造成不良影響;24.34%的填寫人員表示自己會看情況選擇出游或者居家隔離。從以上數據可以分析得出,大部分的人們有出游意向,但是要考慮到的問題會逐漸增多,對旅游目的地的要求也會更加苛刻。考慮到疫情中停工停產,復工后人們需要工作和學習,沒有閑暇時間出游,所有旅游業不會迅速恢復和發展起來。
疫情過后人們的出游分析
從圖表中可以得知,與朋友出行的出游選擇占到了31.25%,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獨自出游、與戀人出游、與家人出游以及其他出游方式。受疫情的影響,人們居家隔離,無法與親朋好友相聚詳談,只能等疫情徹底結束以后,相約出游,釋放壓力緩解心情。
在出游交通工具的選擇上,旅游消費者更加偏向于自駕游,占比達到61.35%。緊隨其后的是鐵路,占比達到了34.23%,其次就是航空。從數據可以得出,疫情后人們更加喜歡安全方便的自駕游,避免到車站等人口密集的地方。但是對于沒有自駕車的人來說,鐵路出行仍然是遠距離出游的選擇。
疫情過后人們的旅游目的地分析
疫情得到控制以后,旅游消費者會選擇各式各樣的旅游目的地,大方向分為出境游、國內游和周邊游。但是國外的感染人數與日俱增,不建議旅游者選擇出境游,此次的調查問卷將會從國內游和周邊游具體分析疫情后人們的旅游目的地選擇。通過調查疫情后人們更想去的城市,發現西安是人們比較愿意去的地方,而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比重下降。不難分析,北京和上海是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而西安則深居內陸,憑借其獨有的歷史文化以及特色營銷,更加吸引旅游消費者。這些數據充分表明,疫情確實對于人們的旅游目的地選擇有很大影響。在疫情結束后,在周邊游的選擇上,旅游消費者會更加偏向自然景觀、鄉村旅游等休閑類旅游景區。
調查問卷顯示,在影響人們出游的因素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旅游目的地的安全防護工作是否充足,其次就是目的地的住宿、餐飲和衛生條件。第三個影響因素就是旅游目的地的距離、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交通便利情況和旅游地的消費水平。僅有少部分的旅游消費者選擇不考慮任何因素,想去哪去哪。由數據得知,人們在疫情后出游的選擇上,首先會考慮旅游目的地的安全防護工作,這樣才能保障每一個旅游消費者的生命安全,反之目的地的消費水平等選項則 沒有成為消費者的首要考慮因素,他們的選擇更加偏向健康衛生的旅游目的地。
受疫情的影響,旅游消費者的生命意識、安全意識得到大大加強,旅游業將回歸常態發展。疫情過后旅游消費者防護意識和安全意識覺醒,出游意愿減弱,旅游動機遲滯于疫情恢復,旅游消費者的出游方式選擇、出游時間以及出游目的地的選擇將會發生較大的變化,戶外游憩、鄉村旅游、生態康養將會成為旅游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