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響應國家號召,實現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杭電圣光機聯合學院“智繪”醫療調研實踐服務團于7月10日至11日前往廣東深圳香港中文大學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開展調研學習,旨在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深入了解現代化醫療水平,探索醫療服務改進空間,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健全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新質生產力,為社會和人民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
PART ONE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7月10日下午,“智繪”醫療調研實踐服務團走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參觀了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開啟了一段探索現代科技與醫療結合的旅程。實踐團聆聽了研究員們對于大數據、人工智能以及GPT技術在醫療領域應用的深入講解,了解到這些技術如何通過收集和分析大量醫療數據,幫助醫生做出更準確的診斷,以及如何通過智能算法優化治療方案,提高治療效率。
此外,團隊成員還體驗了香港中文大學研發的華佗GPT。通過模擬問診,實踐團切身體會到了華佗GPT是如何根據患者的癥狀和醫療歷史,快速提供初步的診斷建議;還體驗了華佗GPT的醫療導航功能,通過智能分析患者的具體情況,為患者推薦最合適的醫療資源和治療方案,大大提升了醫療服務的便捷性和個性化水平。
PART TWO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
7月11日下午,實踐團走進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與腫瘤領域專家鄧文明老師等探討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在腫瘤醫療領域的應用,以及目前腫瘤治療領域遇到的機遇與挑戰。專家首先向團隊成員們介紹了腫瘤的形成機制,包括細胞的異常增殖、基因突變等關鍵因素,后深入講解了腫瘤的演變過程,包括從早期到晚期的發展階段,以及不同階段的治療策略。
在討論腫瘤治療的困難與挑戰時,專家分享了他們在臨床實踐中遇到的一些典型問題,如腫瘤的異質性、耐藥性以及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等,強調了發展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的必然趨勢以及個性化醫療在腫瘤治療中的關鍵作用。交流結束時,專家表示未來的腫瘤治療必將智能化、精準化,并對未來醫療技術水平的發展提出來希冀。
會議結束后,鄧文明醫師還親自帶領團隊成員參觀了醫院的醫療器械展廳。展廳內陳列著各種先進的醫療設備和技術產品,包括高精度的影像診斷設、精準的醫療治療儀等。這些設備不僅代表了當前醫療科技的最高水平,也見證了醫院在醫療技術創新方面的不懈努力。

實踐團在暑假調研中深刻體會到高新技術在推動醫療水平提升中的關鍵作用。如今新質發展力在科技浪潮中蓬勃興起,而人工智能作為其核心引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各行各業。通過深度學習、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AI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還激發了創新活力,推動著社會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邁進。
目前,團隊已發表了9篇國際學術論文和8項國家發明專利。作為這股科技浪潮的年輕先鋒,我們對未來醫療充滿信心,深感使命在肩,必將全力以赴,為醫療領域的智能化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