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知行化海生·逐光晉邑新”實踐團來到了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下發展光伏發電產業的左權縣寒王鄉。領略政策指引下脫貧攻堅的鞏固成果,感受鄉村振興戰略對鄉村經濟推動的助力,體會光伏發電產業對村集體及農戶的收入增長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1.產業引領·百業興鄉
實踐團第一站到達寒王鄉鹿鳴村村民的養殖牛場。牛場屬于扶貧項目的一部分,對于參與牛場項目的村民來說,最直接的收益就是養殖肉牛或奶牛所帶來的經濟收入。如果是肉牛養殖,村民可以通過出售育肥牛獲得收入。對于奶牛養殖,銷售牛奶是穩定的收入來源,每天的牛奶產量可以換算成持續的現金流,幫助村民增加收入。
2.光伏同助·共振鄉村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幫助村民增收。鹿鳴村建立光伏發電是產業振興的生動示例:鹿鳴村利用荒灘鋪設光伏面板。荒灘在經過一定的土地平整后,可以根據太陽的角度進行光伏陣列的布局,使光伏面板能夠更好地接收陽光,而且還可以利用不同的坡面方向和坡度,最大程度地利用光照,同時避免陰影遮擋,提高發電效率。
實踐團第二站到達寒王鄉鹿鳴村村委會,對村委會負責人進行采訪。詢問光伏發電產業對鹿鳴村經濟發展的作用以及村民生活的影響。村委會負責人表示光伏發電項目可以作為村集體資產。通過在貧困村的閑置土地或村公共建筑以及各家各戶屋頂上安裝光伏發電設備,所產生的電能可以出售給電網公司,為村集體帶來穩定的經濟收入。例如,一個小型的村級光伏電站,在光照資源較好的情況下,每年可為村集體帶來數萬元的收入。這筆收入可以用于改善村里的基礎設施,并且可以為村民提供額外收益分配。
3.興村便民·鄉韻悠長
鹿鳴村村委會中還設置了“日間照料中心”,為村子里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免費提供三餐。日照中心的資金來源為鹿鳴村光伏發電產業的收入。正巧趕上今天是臘月十五,日照中心為老人們準備了熱氣騰騰的餃子,實踐團決定在中午午飯時間拜訪日照中心,為老人們送上十五的祝福,寓意新的一年依舊和和滿滿。用餐之際,實踐團的同學們對老人們進行了問卷調研以及采訪。
調研結果顯示,老人們對于日照中心所提供的餐食質量設施都很滿意,日照中心不僅為他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也為他們的生活質量提供了保障。日照中心的設立就像一張堅實的安全網,讓鹿鳴村的老人們在發展中時能夠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鄉村振興戰略自
實施以來,如同一股強勁的東風,為廣大村民的生活帶來了全方位、深層次的積極改變,成為推動農村發展、提升村民福祉的強大動力。
4.鄉興民富·福祉綿延
“知行化海生·逐光晉邑新”實踐團跟隨村內負責人對寒王鄉鹿鳴村脫貧戶進行了走訪調研,對村民進行了采訪,詢問他們光伏發電產業政策如何改善了他們的生活。脫貧戶表示:在政府的扶持以及光伏產業的發展下,他們的生活都越來越好了,家庭都有了穩定的收入,享受到了國家的惠農政策。
光伏發電設備對于村民來說是一種長期的資產。與一次性的救助或短期的幫扶項目不同,只要設備正常運行,就能持續產生收益。這種資產的積累可以為其家庭的長期穩定發展提供經濟保障。光伏項目還可以促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村集體可以將光伏發電的收益用于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改善等方面,村民作為村莊的一員,也能夠間接受益。
告別鹿鳴村時,日光灑滿這片土地,處處洋溢著蓬勃生機。村民們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堅定,幫扶干部的身影依舊忙碌在發展一線。站在新征程,鹿鳴村村民正以昂揚之姿,向著鄉村振興大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