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經濟,現代城市業態之一,指從當日下午6點到次日早上6點所包含的經濟文化活動,其業態囊括晚間購物、餐飲、娛樂、休閑等。作為“激發新一輪消費升級潛力”的重要舉措,在兩會上提出將出臺繁榮夜間經濟促消費政策,鼓勵重點街區及商場、超市、便利店適當延長營業時間。2002年,國務院將城市管理權授予地方政府并在全國范圍實施。部分城市嚴格禁止夜市攤點擺放;也有部分城市如上海、南京等先后實施了“不再一律封殺馬路攤點”和“有序開放馬路攤點”的舉措,不同地區政策的不同使得夜市經濟發展前路尚不明確。
2020年初席卷全國的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夜市經濟發展的重要轉折。疫情使得旅游、餐飲等諸多行業受到極大沖擊,失業率突破6%(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就業面臨多年少有的較大壓力,而夜市經濟由于其先天優勢,能夠提供較多就業崗位、促進消費并恢復城市生機,成為緩解上述問題的一味良方。《江蘇省“十四五”消費促進規劃》中提到,在疫情的背景下,培育發展江蘇“夜間經濟”工程。打造夜間經濟品牌,升級夜間消費場景,發展夜間經濟新業態,鼓勵發展全時經濟,打造夜間經濟IP和網紅打卡地,完善夜間經濟配套措施。近日,江蘇印發《關于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明確,挖掘擴大內需潛力。突出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夜間經濟、首店經濟、商文旅體融合等元素,打造“蘇新消費”四季系列主題購物節。
李克強總理在山東煙臺考察時也表示,地攤經濟、小店經濟、夜間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煙火氣,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等互聯網企業也紛紛開展了小店經濟的扶持計劃。政策和社會環境的轉好,使得夜市經濟發展前路仿佛一片光明。
然而,人民網和搜狐網先后發表了題為“發展夜間經濟面臨多重挑戰”和“夜市經濟陷阱”的文章,給沸騰的夜市經濟澆了一盆涼水,也引發了社會各界對于發展夜市經濟的深入思考。因此,基于夜市經濟現狀,探討夜市經濟利弊,探究其發展方向成為本團隊本次調研的主題。
為此,本團隊選擇江蘇省南京市為調研的主要地區,從消費者和執法人員的角度出發,探究夜市經濟在新時期下的發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