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知識進社區,健康服務暖人心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經濟水平的提高,人類危重急癥和傷害事故的發生呈不斷上升趨勢,當疾病、意外傷害等情況發生時,急救的黃金時間往往只有短短的幾分鐘,醫護人員很難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到達,給予患者相應的急救措施,此時如果身邊的“第一目擊者”能夠懂得如何應急救助,也許就可以幫助自己或他人爭取寶貴的救治時間,脫離生命危險。為宣傳和普及急救知識,增強人民群眾急救意識,保障居民健康生活水平,1月2日,曲阜師范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星夢小組實踐隊深入煙臺市棲霞市莊園街道安泰社區,就社區群眾對急救知識的了解程度進行了一次實地調研,并對部分社區群眾進行急救知識的宣講演示,以增強社區群眾的急救意識并更加了解社區的醫療衛生狀況。
實踐活動開始前,星夢小組實踐隊就我國當前緊急救援事業現狀進行深入了解并召開線上會議進行討論交流。隊員們通過查閱資料發現,我國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約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又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事故多發的國家。相對西方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緊急救援事業還剛剛起步,人民群眾的緊急救援意識還非常薄弱,救援知識和技能還很缺乏。由于我國急救培訓起步晚,培訓機構不成熟,宣傳不到位,急救知識普及率低,人民群眾急救意識不強,我國人口眾多急救資源嚴重不足,突發疾病在救護車到達時往往錯過了最佳的搶救時間。
實踐隊隊員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發現,在日常生活和旅途中,人們都有發生急性疾病或受到意外傷害的可能,比如:外傷大出血、骨折,尤其是心臟驟停的病人,如不及時的進行心肺復蘇,會很快死亡。據統計,心臟驟停已經成為突發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心臟猝死病人70%死于院外,40%死于發病后15分鐘,30%死于發病后15分鐘至2小時。心臟猝死大多是一時性嚴重心律失常,并非病變已發展到了致命的程度。只要搶救及時、正確、有效,多數的病人是可以救活的。大量實踐表明,心跳4分鐘內進行心肺復蘇者,可有 50%的人被救活;4-6分鐘開始心肺復蘇者,僅有10%的人可被救活;超過6分鐘進行心肺復蘇者存活率僅為 4%;10分鐘以上進行心肺復蘇則幾乎無存活可能,所以有“黃金4分鐘”的說法。
隨后,星夢小組實踐隊請教專業醫護人員,學習了急救知識并掌握了基礎的應急救援技術。隊員們了解到,其實急救過程是一環套一環的被稱之為“急救生存鏈”。現場急救知識包括心肺復蘇技術、氣道梗阻解除法,身體各部位的止血包扎術及搬運技術和一些日常常見急癥的識別和處理。現場急救是一項簡單易學,能在發生突發疾病和災難的情況時不需要任何醫療設備,由現場人員發揮主觀能動性,就地取材并以一般公認的醫學原則為基礎,自救互救的救命技術。及時采取正確的救治措施能有效降低組織和器官損傷程度,降低軀體致殘率和死亡率,降低家庭、社會和國家的經濟負擔,提高生存質量。
最后,實踐隊隊員深入棲霞市莊園街道安泰社區,實地調研了社區群眾對急救知識的了解程度并對部分社區群眾進行急救知識的宣講演示。本著認真負責、全心全意為群眾負責的態度,實踐隊隊員在社區內熱情地進行宣講。通過實地調研,星夢小組實踐隊發現相當一部分居民急救知識掌握程度比較薄弱,并且對操作方法理解不當,可能會為無效急救,甚至對患者會有二次傷害的可能。實踐隊隊員對“黃金4分鐘”說法進行詳細闡釋,并對心肺復蘇技術、氣道梗阻解除法等現場急救知識進行講解。
通過本次實踐活動,社區群眾不僅認識到了學習緊急救援知識的必要性,還掌握了基礎的應急救援技術,同時,居民也愈加關心身體健康問題和生活、工作環境潛在安全問題并開始主動學習緊急安全事件處理辦法。
紙上得來終覺淺,盡知此事要躬行。社會實踐使隊員們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好結合點。同時,星夢小組實踐隊隊員把曲師大學子樂觀積極、勇往直前的精神帶往了社區,把曲師大學子的優秀品質和良好的精神風采體現得淋漓盡致,在社區人民的心底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一月,我們走進社會,用關愛和奉獻為社區送去溫暖,用汗水和淚水譜寫了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這是愛的奉獻,亦是實踐隊隊員們的無悔選擇。
- 學習憲法知識,共建和諧社區
- 為響應國家全民普法工作,進一步提高社區居民的法治意識,幫助社區居民運用憲法內容維護自身權益,12月26日至1月2日,曲阜師范大學外國
- 01-02 關注:0
- “學習先輩思想,尋訪紅色印跡”
- 2022年12月28日早“力學篤行”社會實踐隊前往紅色教育基地博山區焦裕祿紀念館感受先人精神內涵,同時體會黨的二十大的深刻意義。
- 01-02 關注:0
- 急救知識進社區,健康服務暖人心
-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經濟水平的提高,人類危重急癥和傷害事故的發生呈不斷上升趨勢,當疾病、意外傷害等情況發生時,急救的黃金時間往
- 01-02 關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