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日至2月24日,為加深對隔代撫養現象的理解,山東大學(威海)尋聲調研團成員在各自家鄉展開調研活動,主要包括山東濟南、淄博、濟寧,江蘇揚州、南通,陜西西安,浙江溫州,河南鶴壁等5省14市,秉承“扎根精神”,對南通市衛健委、人社局,濰坊市居委會等政府負責人,西安市西北工業大學幼兒園、臨沂市星星幼兒園等十數所幼兒園負責人、老師,選取60+處公園、廣場或小區處普通公眾進行訪談,發放并分析問卷216份,探究隔代撫養在不同因素下對生育意愿的影響,為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提出構想。
數據表示,幼兒園的孩子大多數由父母接送上下學,少部分則由祖輩接送,父母與祖輩共同撫養孩子的現象非常普遍,千女士認為主要原因是當代年輕人就業壓力較大,尤其是在兩孩政策、三孩生育政策實施后,父母很難有充裕的時間照顧子女;另外,現在幼兒園孩子的家長主要是九零后,他們的生活習慣和之前的家長有許多差異,比較有個性,希望能擁有一定屬于自己的時間。
隔代撫養的孩子與非隔代撫養的孩子在平時表現上的哪些差異,隔代撫養的孩子的自理能力和應對挫折的能力要更差一些,并且會相對缺乏團隊協作的精神。但同時,祖輩對于孩子的容錯性相對父母要更高一些,可以給孩子提供一個相對平和、寬松的生活環境,并且隔代撫養的孩子普遍擁有更強的社交能力。在近十年中,隔代撫養與非隔代撫養的孩子的差異性在逐漸縮小。
在開學初期,尋聲調研團會對每位孩子的家庭進行調研,了解孩子的家庭情況,以及父母每天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時間。對于完全由祖輩撫養的孩子,幼兒園老師會給予更高的關注,通過一些干預方法來預防和改正孩子在性格方面存在的缺陷。
本次社會實踐的成功進行,使尋聲調研團對隔代撫養的現狀以及主要出現的問題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對后續調研活動的順利進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