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地殼,探索未知
2023年7月13日14時40分,華師物理四進永和服務隊在廣州市黃埔區永和街社工服務站開展名為《穿越地殼》的物理課堂,旨在帶領大家了解地球內部結構,通過運用地球結構的知識來帶領小朋友們了解火山地震現象,認識火山地震現象的本質原理,讓小朋友們對于地球的形狀結構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體會。
在課程的開始,主講人洪晨旭以生活中的現象作為引入,引發小朋友們對于地球內部結構的思考,并給出一個問題:地球結構像什么?引入西瓜模型、氣球模型和橘子模型,激發小朋友們的想象力,接著保留疑問,引入與地球結構密切相關的自然現象:火山和地震。通過認識火山內部結構,從而延伸到山體的內部結構,進而推廣為地球內部結構的認識,用雞蛋模型來類比地球的結構。最后主講人為小朋友們分發橡皮泥,通過捏橡皮泥的方式讓小朋友們對于地球三層結構有更直觀的理解。
本次課程中,主講人多次運用比喻的手法,簡化復雜的地理知識,使得地球結構變得具體形象。課程開始時,主講人給各位小朋友們留下關于地球結構的問題:地球像哪個水果?希望通過這個方式使得該問題貫穿整個課堂,課堂中也多次重復,以便加深小朋友們對于地球結構的印象。其間利用木板、蠟燭、拼圖模型來解釋火山、熔融物質、板塊構造等專業術語,讓這些知識更適合于小學年齡段的小朋友們接受和學習。最后加入捏橡皮泥的環節,在緩解小朋友們長時間集中精力的疲勞之外,給課堂增加了更多的趣味性,在此環節也增強了小朋友們的動手能力,加深對本節課知識的吸收學習。
回顧課程中與小朋友們的互動環節,小朋友們積極回答主講人提出的問題,緊跟主講老師的思路,從火山結構到地球結構,從地球外部的地殼到地幔再到地球內部的地核。從點到面,從小到大,目的是在小朋友們的頭腦中形成對于本節課的整體認知,學習理解事物的思維模式。主講人在小朋友們的回答中也感受到他們發散的創造性思維,比如對于西瓜模型、橘子模型、氣球模型的不同,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獨到的想法,也都能大膽地、積極地表達出來。而在學習火山和地震產生的原因時,小朋友們更是提出了兩個看法,一是火山引發地震,二是地震引起火山,并據此進行了討論思考,這也讓主講人感受到小朋友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和敢于發現問題的創造性思維,反映出小朋友們對于知識的渴望和對于未知問題的好奇心與探索精神。
本節課以地球結構為主題,介紹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母親內心的秘密,引發了小朋友們對于自然現象的興趣,對地理知識的探索,帶領他們學會循序漸進的思考模式,看問題逐步由淺入深,開拓視野,激發好奇心,培養動手能力以及創造性,讓小朋友們喜歡自然與科學,愛上自然與科學!
撰稿人:洪晨旭
初審人:永和服務隊隊長層
復審人:郭綺琪
終審人:李染夢
來稿單位:華南師范大學物理四進永和服務隊
來稿時間:2023年7月13日
作者:洪晨旭 來源:華南師范大學物理四進永和服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