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博物館調研了解邯鄲成語典故起源特點發展后,我于網上查詢了相關資料。據不完全統計,由邯鄲歷史和相關史書中所滋生、蘊積、提煉出的具有邯鄲地方特色,或與邯鄲有密切關系、有據可考的成語典故達1760多條(更廣義上講有4800余條),其中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成語典故就有500余條,其中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大約占總數的三分之一。另有專家整理出,邯鄲所有的成語典故中關于春秋戰國時期的有332條,而離我們更近一些的"新鮮"成語中又有來自秦漢的251條,來自魏晉南北朝的168條,來自隋唐兩宋和元明清210條,共計一千五百多條(狹義范圍上的1584條)由此不難發現,春秋戰國時期可謂是成語產出的黃金時代。
為何春秋戰國時期會產出如此多的成語,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隨著時代的變遷,邯鄲好像不似從前那般聞名了。就如今發展的現狀來看,邯鄲的旅游業開發著實有待提高。曾經的邯鄲由于處于平原及三首交界處,礦場資源豐富,土壤肥沃利于耕作,溫帶大陸氣候更有利于北方農作物有機質的積累。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與自然條件吸引無數人來往。反觀如今,邯鄲卻僅為一座三線城市存在,我們從博物館的景觀分布圖中不難發現,大多數成語典故文字遺跡多留存于市區中心,其普遍以雕像石刻存在與公園內,形式單一匱乏。而市區中的公園譬如叢臺、滏陽、趙苑公園大多淪為市民的休閑健身娛樂場所,多少年如一日,市民對那些雕塑早就毫無興趣。對于游客而言,宣傳的缺乏讓他們覺得這里的公園也并沒有與眾不同之處,應斟酌取舍。況且,園區外高樓大廈環繞、3000年的古都氣息全無,不過是一些乏善可陳的城市景觀,園區內多以自然風光為主,動物園游樂場疏于改善設施不是未開放便是陳舊,園內的河水水質曾因過度開發一度較差。而東太行山、廣府古城等大型實體景點位于縣城郊區,與那些文字遺產在地區上形成割裂,從市中心出發平均為一個半甚至兩小時的車程。而邯鄲并未開發地鐵,導致交通不如北京上海等城市發達。隨著航空航海的發展,邯鄲作為內陸地區的劣勢也逐漸體現出來。我認為現如今邯鄲的人地關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自然資源利用不合理,過度的開發面臨部分資源的枯竭;城市規劃不夠科學和系統,城市不夠宜居。土地資源利用不合理,存在一些浪費和閑置現象;環境污染和居民生態保護意識不夠強。曾經成語的盛產和古都的繁榮反映當時和諧的人地關系,而如今不良的人地關系反而也會制約城市旅游業等經濟方面的發展。合理規劃城市布局、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旅游住宿餐飲等產業鏈只是一方面,為了更好地發揚邯鄲成語典故,可根據不同的成語典故,建設相關的文化景點,如邯鄲學步園、邯鄲諸葛廟等。在景點內設計展覽、雕塑、視頻等多種形式的展示,讓游客能夠親身感受和了解成語的典故來歷和內涵。亦可舉辦成語文化節慶活動例如成語表演、舞臺劇、比賽等相關活動,將成語的魅力和內涵展現出來,吸引游客參觀和體驗,增加文化交流和互動。還可通過互聯網、電視、報刊等媒體進行廣告宣傳,或者舉辦相關的宣傳展覽和演講活動等各種形式的宣傳推廣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和熟悉邯鄲的成語典故。同時將邯鄲的成語典故融入旅游線路規劃中,設計成語主題的旅游線路。例如,可設計推出“邯鄲成語之旅”線路,讓游客在旅行過程中了解和體驗不同的成語典故。
相信,成語會一直成為邯鄲最耀眼的名片,而邯鄲3000年的古都文化底蘊也將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被更多的人了解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