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了解宣威市鄉村產業發展狀況,感受宣威市發展變化,扎實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建設,助力鄉村產業振興建設,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作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云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赴云南省宣威市鄉村產業調研團隊于2023年7月21日深入鄉村,前往各處鄉村產業建設地進行實地走訪、調研。本次調研選取宣威市龍場鎮得所小松山陽光玫瑰種植基地、云南省宣威市復興街道、宣威市振興街南段文化藝術中心、云南省宣威市宣龍火腿加工廠及云南省宣威市虹橋工業園區液態金屬科技館作為調研對象,深入了解宣威市鄉村產業發展狀況。
陽光玫瑰走向陽光大道
7月21日上午,正值立秋,田園飄香。走進位于宣威市龍場鎮得所小松山陽光玫瑰種植基地,一串串圓葡萄掛滿枝頭,透著誘人的光澤,現場一派豐收景象。碩大的葡萄下,除了忙著采摘的農民外,也有許多的游客前來游玩購買。隨著種植技術不斷提高,葡萄的品質一年比一年好,憑借著良好的口感,基地的“陽光玫瑰”獲得市場的高度認可,每年葡萄成熟的季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來采摘,還有大量葡萄銷往外地,讓當地村民獲得了非常可觀的收入。
圖為陽光玫瑰基地種植園 李毅 攝
產業興村筑夢復興
7月22日上午,團隊來到了位于宣威市復興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參觀復興產業扶貧企業。復興街道作為宣威市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在全力為脫貧做最后的保障后,搬遷居民之后的生活保障也是一大難點。基于當地的產業特色,當地政府積極搭建產業發展平臺,構建人才培養、產品加工、銷售產業鏈,積極推進勞動力轉移就業確保各族群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團隊成員到達復興街道進行實地調研后,發現“復興”已初具雛形,一路走著,干凈宜居的環境,歡樂玩耍的小孩、娛樂生活豐富的老人隨處可見。在調研過程中,團隊還隨機采訪了幾位居民,從她們臉上的笑容不難看出,當地居民的幸福感得到了極大滿足。
圖為復興街道復興社區街邊 敬倬源 攝
圖為團隊成員采訪社區住戶 李毅 攝
崢嶸歲月初心不改
7月23日下午,團隊來到了宣威市振興街南端文化藝術中心,博物館是物化的發展史,人們通過對文物與歷史對話,穿過時空的阻礙,俯瞰歷史的風風雨雨話,穿過時空的阻隔,俯瞰歷史的風風雨雨。博物館是源遠流長的地方歷史的重要見證,是維系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精神紐帶。宣威市博物館共設歷史廳、民俗廳、革命廳和臨時展廳等四個展區,展出了宣威自新石器時代以來至近現代各類文物,全面的介紹了宣威深厚的歷史文化、豐富的民俗文化和光輝的革命歷史,是宣威弘揚傳統文化、進行社會教育的重要陣地,有效地保護和展現宣威的歷史古跡和文化遺存,以達到打造地方旅游、促進地方經濟的目的。博物館對人類文化遺存、自然遺存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博物館如同歷史長河,源源地將過去的故事輸送。豐富的民俗文化和光輝的革命歷史,是宣威弘揚傳統文化、進行社會教育的重要陣地,有效地保護和展現宣威的歷史古跡和文化遺存。在參觀完博物館后,團隊成員都非常震撼。
圖為宣威市文化藝術中心 李毅 攝
圖為宣威市博物館內景 敬倬源 攝
火腿之鄉
作為世界三大火腿之鄉之一,來到這里,就不得不提宣威火腿了。宣威火腿,云南省著名地方特產之一,因產于宣威而得名。火腿形似琵琶,只大骨小,皮薄肉厚肥瘦適中;切開斷面,香氣濃郁,色澤鮮艷。為了更進一步了解宣威火腿的銷售狀況,我們選擇了宣威市升達火腿加工食品集團有限公司進行實地調研。進入升達集團,誘人的火腿咸香彌漫開來。在企業員工的耐心講解下,了解到升達集團是一家集養殖、加工、經銷為一體的企業集團,并依靠科學的經營理念,以特色優勢農業為依托,以“公司+基地+農戶”為載體,堅持“科、工、農、貿”整體推進,現已成為云南省特色優勢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
圖為小隊成員訪談升達門店 黃汶珺 攝
實地調研結束后,團隊成員對此次調研的收獲頗豐。經過此次深入調研才發現,現如今的宣威,早已不是曾經那個塵土飛揚的小縣城了,宣威市按照“大產業+新主體+新平臺”的發展思路,調優產業結構、轉變生產方式、做強主導優勢產業,實施“一二三”行動,以“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為根本目的,聚力打造高端食品基地,推進糧食生產穩面積提產能、產業發展穩基礎提效益、鄉村建設穩步伐提質量、農民增收穩勢頭提后勁,持續推進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小隊成員對宣威市鄉村產業的迅速發展有了深切感受,也相信鄉村產業的發展不會止步于此。
圖為調研團合影 包嘉 攝